交大医学院这个本科专业学生太幸福!科研大牛任君选择

交大医学院这个本科专业学生太幸福!科研大牛任君选择 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等40位“科研大牛”一人一块展板前站定等待学生“光顾”,34个学生在不大的“展厅”里游走、问询。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专业2016级学生专业导师见面会的现场,34:40,学生选老师,这超过1:1的师生比和“高配置”令人感慨,这群学生太幸福了!图说:学生们围着“学术大...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易蓉 杨静  

973 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等 40 位“科研大牛”一人一块展板前站定等待学生“光顾”, 34 个学生在不大的“展厅”里游走、问询。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专业 2016 级学生专业导师见面会的现场, 34:40 ,学生选老师,这超过 1:1 的师生比和“高配置”令人感慨,这群学生太幸福了!


图说:学生们围着“学术大牛”了解学科方向 来源\叶佳琦 摄

全国首个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

与国外众多一流大学已经创建了生物医学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和教学人才相比,我国现有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有着专业结构上的局限性,缺乏生物与医学知识的整合,缺乏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导致我国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薄弱,因此,为迎合国家提出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2015年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招收了生物医学科学方向新生,并于2016年获教育部批准增设了全国首个生物医学科学专业。项目负责人、交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郭晓奎教授介绍,该专业实行申请制,从每年医学院已录取的各专业学生中选拔,同时实行一对一的全程导师制;在学生完成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后,配备高水平导师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可优先获得攻读医学院相关学科直博研究生或通过国际合作攻读海外名校博士研究生的机会。“我们的师生比超过了1:1,而且授课教师和科研导师都是经过严格遴选的高水平学者;每个学生要完成至少6周海外游学,1/3的学生将在国外一流院校完成毕业设计。我们希望他们能够以科学研究作为目标,一路读到博士后。”郭教授说。

要培养会提问的学生

导师见面会上,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上海市肿瘤微环境与炎症重点实验室主任程金科教授非常“热门”,好几位学生将他围住,问蛋白质组学、疾病与科研、实验室设备等问题,程教授一一作答。学生王昭博对免疫学和蛋白质组学很感兴趣,也跑来和程老师交流,除了了解学科方向的细节之外,他还想知道本科生开展科研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其实实验设备很容易上手,不同实验室运用的设备都大同小异,搞科研最重要的其实是要‘会提问’,发现问题其实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程金科说。

机体防御与免疫教学首席教师陈广洁已有多次带本科生做科研的经验,在她看来本科阶段开展科研能够尽早形成科研思路,养成坚持、细致、创新的科学素养。“其实本科生并不差,我会让学生通过练写综述形成科研思想,阅读和分析论文了解领域前沿学习研究方法。刚开始仅是跟着学就能让他们形成科研思路,学会发现问题。”陈广洁说,“当前科学研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继续攀高,但创新能力更加重要,科研思路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哪些领域值得研究,那些已经开展的研究仍有改进的空间,这都是获得更多科学成果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95后加入科研课题组

16级学生并非第一批“科研大牛”当导师的体验者,2015级生物医学科学专业的12名同学已经完成了第一年的“科研生涯”。15级的倪端跟着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张健研究员工作了一整年,他说:“毕竟是实验小白,初期我主要是了解实验室相关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补充很重要,并且对必要的实验操作方法等进行学习;后期我开始辅助实验室师兄师姐的研究工作,并且承担了实验室里面一部分小课题或者大的项目的子课题的科研任务,随着在相关领域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深入,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会逐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兴趣的问题,并自行尝试通过科学研究进行解决。”

选择了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王宏林研究员的殷思源同学也介绍了自己的收获:“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我很快熟悉了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技术。同时,我也坚持参加实验室每周日上午的journal club,增加自己对学科领域前沿研究的知识。在大二下的后半学期,我向王老师提出想开展自己的课题。王老师很支持我的想法,先是让我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方案,然后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为我定下了现在的课题,目前正在进行中。”王宏林对此评价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本科的学生虽然看似经验不足,但他们有好奇心、创造力,并且有表现欲、可塑性强,能发现他人熟视无睹的问题。殷思源在实验室训练了不到一年,就已掌握了许多实验技能并得到了有价值的数据,实践证明,科学研究决不是经验之谈,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原动力。95后思维活跃、能力出众,让他们加入我们课题组的工作也能为我们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思想,是非常有益的‘活力素’,而我们也能为他们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科学的熏陶,这就是win-win。”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教授去年开始已经带了1名15级学生,希望这次16级学生中也能有好苗子,他对于教学相长也非常认同,笑称与本科生在一起,能够让自己亲身感受青年人的特点,有利于与时俱进,同步时代。“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医学科学研究的领军人才,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热爱科学、勤于思考、敢于怀疑、善于学习,为他们攀登更高的科学高峰助力!领军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学养,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坚毅不拔的毅力,正所谓立世先立身,为学先为人。我深切期待同学们心怀远大理想,心无旁骛,从容不迫,披荆斩棘,主动学习,更持之以恒!”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通讯员 杨静

编辑:易蓉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