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教育新观察|高一男生连跳两级被中科大录取 大学少年班早慧教育可“复制”吗?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钱文婷     2018-08-01 09:19 | |

VCG41148123658.jpg

来源/视觉中国

  最近,大同中学高一男生吴宇鹏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创新试点班录取。刚读了一年高中,跳过了高中的学业考、等级考而跃入国内著名高校,这样的成长轨迹是否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意义呢?对于那些天资特别聪明的早慧孩子,是否要为他们设立一条特殊的升学路径呢?没想到,在常规的中学教育领域里已多年不见少年大学生踪影的上海,这几天一下子引出了这么多的议论。

  走出了文革时期科教的荒漠,1978年3月,从全国遴选出的21名少年英才进入了中科大,成为我国首批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其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他们当年被称为“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但更多的是被称作“神童”。40年来,中科大少年班也成为始终热衷培养少年大学生的极少数高校之一。今年是该校招收的第九届少年班,招生对象为2001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学习成绩优秀、创新潜力突出的高二及以下年级的学生。“吴宇鹏同学应该是进入高一后就开始准备要考少年班了。”大同中学班主任姚丞杰说,小吴同学参加了中科大组织的选拔测试和复试,科目主要是数理化,也参加了今年的全国统一高考,主要是看语数外三门成绩。由于少年班开宗明义就是要培养少年科技英才,因此像小吴这样的入围者肯定是理科尖子。

  争议也恰恰由此产生。连教育界也出现了反思的声音,认为这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早已陈旧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数量极发展转入拼质量的时代,应该从重视少数精英的成才,转向关注每个学生高品质的成长过程。连当年倡议举办少年班的李政道也坦言:“我实际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这个突破口就是对早慧少年进行超常规的培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很显然,举办少年班在当时的意义是“突破口”,这个目的现在已实现。“虽然少年班的招生规模不大,但对社会的人才观影响很大。首先,会让家庭教育不是依照孩子的个性、能力给他们选择适合的成长路径,而是通过参加‘培优班’,让孩子获得某种特长,再以这一‘特长’进入中学的重点班、实验班。其次,社会把一名孩子上大学的年龄看得颇重,13、14岁上大学就被视为神童,加之上大学的选拔就是学科知识考试,这会让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孩子快速获得知识,对综合素质培养却重视不够。”他说。

  然而,与熊丙奇意见相左的也不少。有业内人士直截了当地说,碰到特别聪明的孩子,你让他按部就班一定要上完高中三年,并且为了参加高考而反复温习,这其实也是一种摧残。同样,姚丞杰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对天资早慧学生培养模式的观点。他说:“对少年班的认识,我也是在接触了吴宇鹏后发生了改变。以前我也认为少年班弊大于利,或许也属于拔苗助长。但是,吴宇鹏的事例改变了我的看法。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数学和物理成绩极其出色,英语也很好,但语文就很一般了。如果按现有的高中培养路径,他将来可能考不进中科大这样的顶尖高校。我觉得,正是少年班给了像他这样的智力水平远超常人,但学科成绩又不太均衡的学生一个特殊的成才渠道,才不至于将早慧的孩子埋没在芸芸众生里。不过,要明确的是,吴宇鹏等少年大学生只是特例,他们的成长、成才模式也是具有特殊性的。”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