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89岁“草根”教师从教六十余载,写下400万字 引领中国语文教育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陆常青     2018-08-21 09:00 | |

图说:新书首发仪式现场。来源/《语文学习》供图

   “我只是一名草根老师,一名坚持站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我的优势不过是年纪大些罢了。我其实没有多少经验,但是教训是很多的。”昨日,89岁高龄的语文教育家于漪在上海图书馆与读者见面交流。

   于漪是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实践者。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基础教育和语文教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留下了她深入探索与深刻思考的印记。从教六十余载,她笃学勤思、笔耕不辍,写下400余万字的著作,本届书展之际,作为基础教育领域首部特级教师全集,收录论文、论著、序跋、书信等的共8卷21册《于漪全集》正式首发。全集呈现了于漪自1951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的诸多贡献,有办学理念、语文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工作、青年教师培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等诸多方面的智慧。

图说:于漪现场发言。来源/《语文学习》供图

   “着了魔“的事业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形容于漪教书教得“着了魔”。她为了改口语的毛病,备课时把每句话写出来仔细修改成规范的书面语,背出来再口语化;每天都要在脑中像“过电影”一样,想如何开头、铺陈、形成高潮、最后结尾,要把授课当艺术作品来雕琢。于漪在教学上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反复地教,也绝对不重复。有一位老师从1976年开始,听了3000节于老师的课,都没有发现她上课时有过任何重复的内容,哪怕是一篇课文教第二遍、第三遍,都没有两样。

   上海“二期课改”酝酿阶段,语文教育式微,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学生语文能力令人焦心。于漪当时心脏病发作严重,经常住医院,但仍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她开始反思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而弄清楚语言的特质,语文教育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性质,也就迎刃而解。1995年左右,于漪写了《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等一系列文章,她的观点在许多当时热衷于题海训练,认为语文只是工具的老师看来并不认同。而对于漪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课程)的基本特征“的前瞻认识,而今不仅得到教育部认可,更获得同行认可。“当我听到许多同行,对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再无陌生感,而探究如何与工具性完美统一时,真是由衷的高兴。”

图说:于漪全集。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摄

   超越亲情的师爱

   于漪曾说,“学生身上的事,都是教师心上的事。学生是儿女。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在经济收入普遍都不高的年代,于漪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在学生们身上。在一次家访中于漪看到一家五口人,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只有12平方米的破房子里,除了睡觉的床和一张桌子,几乎什么东西都没了。”学生得肺病,6元一瓶的药家里买不起,没法给他治,于漪就拿出工资每个月买药给学生吃,直到他的肺病痊愈。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甚至是学生们家里的困难都尽力帮助,而对自己的孩子却一再省俭。她的儿子黄肃曾回忆说,直到28岁结婚都没穿过一双皮鞋。

   中国教育话语权

   上世纪80年代,教育界还没有一个人系统完整地研究过教师学。于漪把这个课题揽下,完成了《现代教师发展丛书》、《现代教师学概论》等著作,成为全国教师教育的培训教材,《现代教师学概论》更是成为中国第一部研究现代教师学的理论著作。1986年,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教师学研究会,于漪担任会长,她说就是想让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有话语权,中国教师有自己的教师学。对于教师学,对于语文教育,于漪从未停止反思和创新。“我写这么些东西,不是我本事大,是时代造就的。比如当时没有教学参考资料,我编写的书正好顺应时代需要。不是我个人有多少想法,是正好反映了当时教育的发展和困惑。”她谦虚地说。

图说:年轻时的于漪。来源/资料图

   “语文究竟是怎样的学科,争论不休。我认为语文是影响人的一生,深入精神层面,能够改善人格面貌的一门学科。课标中的新观点,都可以从于漪老师的著作和论文中发现源头,当然这些源头来自实践。(于漪老师)这一方面杰出的贡献,引领了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改革,而且将继续引领下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智范在昨日首发仪式上说。华师大中文系教授王意如也表示,语文教育虽然加入了心理学、教育学等,但并不是各个部分总和那么简单,需要整体研究,应该有自己的概念和话语系统,《于漪全集》直接指向语文教育,成为师范院校学生的语文教育研究的蓝本。

    “现在的老师要珍惜现在的时代。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有中国立场、世界视野、家国情怀。要培养出有学术底蕴、有文化判断力的学生,我们的老师真的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越办越好。”于漪昨日寄语后辈。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刘玉璐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