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聚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AI走进课堂,学生都可个性化学习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陆梓华 郜阳     作者:王蔚 陆梓华 郜阳     编辑:陆常青     2018-09-18 10:17 | |

来源/视觉中国

  大门口的人脸签到系统一一记录下到访者的姓名和时间,拥有机械臂、摄像头和视觉控制模块的机器人能够实现手势控制、无人小车在模拟道路上自动转弯、加速、避障,还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智能音箱则可以和你聊上好一会……这并不是电影中的镜头,而是市西中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场景。在商汤科技和华师大慕课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 全国第一个中学阶段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市西中学建成了,正式面向学生开设AI课程。

  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论坛和展示中,更多“AI+教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上海,人工智能正在和中小学校园发生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让课堂更懂学生,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更为青少年打开一条通往“AI星球”的直通道。

  “私人订制”学习方法

  在市西中学,电脑预装了深度学习算法平台,学生们可以在“SenseClass教学实验平台”上进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定制算法扩展。校方介绍,这些“教学助手”可以通过学生外显的行为,准确分析跟踪学生的思维、情感、注意力、劳逸程度等身心状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精准的个性化指导。

  背单词很无聊,但是打游戏很带劲。在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一套学校自行开发的“网游学霸”系统,通过“自主出题-限时答题-快速反馈-榜上有名”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其中。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点,如何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求学需求?同济一附中教师团队自主研发已线7门慕课、30余门移动课程、百余节微课、千余节微辅导、近两万条在线题目,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探寻知识宝库。

  在行知外国语学校,浦吉婷老师教三年级英语,一套“智慧云课堂教学平台监控系统”,完全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家庭作业的全过程联动。以前是把学生一个个叫到办公室里来背书,现在开口读练习在家里的手机和电脑上就能完成,系统还会自己打分,同学们看到的只是自己得到了几颗星,但老师在系统里可以看到具体的分数,检查哪些地方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辅导和纠错的。

  “人工智能将教学转变为大数据分析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科大讯飞展示的“智慧课堂”就是其中的代表。据科大讯飞高级市场经理刘璐介绍,“智慧课堂”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走出课堂突破教育时空

  用上了数码显微镜,同学们自制的口腔上皮细胞玻片,通过数码显微镜投到屏幕上,不仅全班能看清,还能截屏和保存。行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生命科学教师王爱敏说,这种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如今已是很普遍的了。“以前最难讲的就是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知识,放视频吧,不能让血液或尿在某个部位停下来。尤其是像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等,在视频里看是平面的。现在做成了动态模型,所有的人体循环系统都一目了然了。”王老师说,连心室收缩时血液往哪里流动都演示得十分清楚。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教授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解放教师在认知领域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以及部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都可以由机器来完成。学生作业的自动批改,在线学习的智能支持和服务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甚至技术解决问题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教师。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智能诊断系统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的效率、反馈的及时性等远远高于教师。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多时间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交流与沟通,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活动,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设计等,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人的不可被替代的作用与功能。陈教授认为,将来教师的“传道”“授业”的功能部分可以由人工智能来替代,“解惑”等更具创造性、更具有人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做得更多、更好。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见习记者 郜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