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提前抢跑”送孩子上培训?专家:“不教而教”更利于儿童成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马丹     作者:马丹     编辑:夏扬     2018-11-26 17:59 | |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该享受愉快童年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奔波在各类培训班上,甚至有部分幼儿园大班出现了缺席去上校外辅导的“空班现象”。怎样的幼儿园活动才真正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IMG_6175.JPG

图说: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的美食节活动  来源/中福会托儿所(下同)

  近日,中国福利会托儿所一场美食节活动意外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好评,它没有学科化授课、没有死板的机械训练,却将丰富的饮食、文化知识融入到活动中。上海市政协委员、中托所所长方玥说,宋庆龄先生提出了“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教育思想。“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提炼出‘不教之教’,促进园所课程建设和教学变革。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方式而进行教育,而是通过日常言行很自然地进行熏陶。”

  食物背后蕴藏着文化知识

  食育,是以饮食为载体实施的一种教育行为。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在幼儿营养膳食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由 “平衡营养膳食”到“同伴营养教育”。上周五的美食节是中托食育实践的体现,已经是第十一届了。记者在美食节现场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各有分工——大班幼儿俨然成为中托的“食育”的代言人,通过表演、宣讲、游戏互动,给弟弟妹妹、爸爸妈妈进行营养教育,传授食育知识;中班幼儿,做爸爸妈妈的小向导,自主探索每个展区的“秘密”;托小年龄的幼儿,借由老师们创设的具有教育内涵的环境中,进行多感官感受,享受亲子时光。此外,每个展台,老师们都精心设计了适合不同“客人”的互动内容,有适合小年龄的摸一摸、玩一玩,也有适合大年龄的想一想、做一做,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参与其中。

IMG_6171.JPG

图说:孩子们通过活动感受饮食背后的文化知识

  “世界各地都有各种美食,每一个美食背后都串联着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风土人情,孩子能够在活动中多角度感受不同的文化。而老师们设计的小游戏,也启发孩子自己去探索游戏背后的知识。”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所在的班级展示的是上海美食,通过亲手包小笼包等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了上海味道。

  “提前抢跑”送孩子上培训

  思维训练、幼儿英语、琴棋书画……15时之后赶着去幼儿园接孩子,然后再送去培训机构,已成为不少上海四五岁幼儿家长的生活常态。“公办幼儿园什么都不教,不在外面学感觉进了小学跟不上。”徐先生的儿子今年中班了,眼见着身边的孩子都在上培训班,他也从一个“淡定”的家长被“逼”成“鸡血爸爸”。一所公办一级园大班老师透露,在她班上,经常有家长替孩子请假去参加下午的校外培训课程的。“有时候,一个班级一下子有三四个孩子请假。”

  对此,方玥表示忧虑,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他学会主动学习,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不断地放到培训机构学习,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如果长久以往习惯了‘被动学习’,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我都是为了大人学,那就不利于今后的自主学习。”

IMG_6172.JPG

图说: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多领域的综合体验与全面发展

  方玥说,幼儿园的“零起点”,不代表不教,而不教之教,才是适合这个阶段孩子的一种教学方式,将知识浸润在学习之中,在活动中自然的教,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自主、自由成长的教,用大脑汲取知识,用行动诠释成果。“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多领域的综合体验与全面发展,就比如,食育与运动、与戏剧、与艺术、与科学等多元结合,每一个活动都在激发幼儿的探索,促进幼儿的发展。”

  亲子陪伴比机械学习更有效

  “每个年龄段的学习或者说活动,都应该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不该操之过急,甚至拔苗助长。如果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活动,有利于孩子获得自我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家长或许就不该对是否‘培训班上少了’太过焦虑。”方玥建议,幼儿园阶段的家校共育和亲子陪伴,其实比培训班的机械训练更有利于孩子对于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比如思维训练,家长可以在陪伴的过程中观察孩子,从而了解到自己孩子发展的阶段,才能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做提高。再比如,孩子的礼貌教育,也需要在日常的陪伴中观察。如果孩子的时间都被‘培训班’塞满了,缺乏亲子互动和陪伴,将无法发现这些成长的细节,也无法及时进行‘纠错’。”

IMG_6173.JPG

图说:主题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各种兴趣

  此外,幼儿的情绪管理,也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托所,每年都有“运动会”、“美食节”、“民俗节”、“大班毕业义演”等主题性活动。活动中,老师们不断的鼓励孩子,激发孩子各种兴趣,同时遵循孩子的意愿,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丰富的活动中得到充足的锻炼。“尤其是每年运动会里特有的‘家长排球赛’让孩子们在观看体育赛事、了解竞技比赛知识的同时,能够真切地体验运动竞技现场带来的心理冲击。为自己年级加油的激动、得分后的喜悦、失分后的伤心、两队相持不下时的紧张、家长间对团结合作、为了团队活动的个人牺牲……这些都是鲜活存在于幼儿身边的情绪情感教育素材。”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