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不再“3个月过年3个月打牌” 阿拉周一到周五都有“村民夜课堂”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任天宝     2018-11-29 16:43 | |

GetAttachment (4).jpg

图说:横沙乡丰乐村村民学习家庭园艺技术 资料图(下同)

  学在乡村,惠在村民。近日,一批上海学习型乡村建设项目正式亮相。送文化、科技下乡,把村民的学习课堂搬到庭院里、客堂间和田头上,促进村民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田间教室”让许多村民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

  那么,与泥土打交道、在蔬菜大棚和瓜果园林里忙碌的都市现代农民,他们需要在家门口获得什么样的培训项目?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愿景和困难又在哪里呢?

GetAttachment (1).jpg

图说:丰乐村书法文化班

GetAttachment (2).jpg

图说:崇明北双村农民探讨技能练兵

  村民:“伲天天盼夜课堂”

  “从周一到周五,天天有‘村民夜课堂’。白天大家忙了一天,到了夜里,吃过晚饭后聚在一起学点知识,交流一下信息,全村也变得更有凝聚力了。”崇明区横沙乡丰乐村党支部书记顾伟达说,夜课堂的时间是晚上6时到7时,靠什么把大家吸引到课堂里来?关键就在于精心编排课程内容。

  村民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来理解、体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因此,社区学校的老师们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精心编制课程内容。村委会与社区学校商量后,开设了智能手机学习、舞蹈健身、歌咏、养生、家庭园艺、法律知识、书法、烹饪点心等8个班级,共有20多门课程。54岁的村民宋卫娟说,她报了好几个班,特别是学了中式面点课程后,做的包子全家人更爱吃了。“不花钱还能学到知识、增长手艺,现在伲村民都盼着晚上上课呢。”她说。

  浦东新区大团镇的赵桥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一村一品(水蜜桃)示范村。村党总支以“田间教室”为阵地,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到田间地头,为村民提供农业知识培训和技能传授等服务。村党总支按照村民实际需求,确定“田间教室”的培训内容,不仅在教室里授课,还将课堂搬到田间进行“现场直播”,理论联系实际,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做到现场讲解、现场示范、现场传技,让村民通过形象直观的现场培训课,迅速掌握技术要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种农技服务。“田间教室”还为村民自产的农副产品提供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服务,并在扩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崇明区港西镇有个很自豪的口号,叫做“学在港西”。在北双村,文化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乡村丝竹音乐”,而且列入了文化抢救与传承项目。

  阳刚民间音乐馆创建于2008年,内设陈列馆、资料库、研究室、办公室、排练厅、交流厅,并建立了网站,经常组织村民开展江南丝竹与琵琶艺术的活动,还聘请了一批作曲家和演奏家担任顾问。村民们欣喜地说,音乐馆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前农闲时不是喝酒就是打麻将、打扑克,要不就是闲聊天,自从有了音乐馆这个学习点,很多人都爱到那里聚聚,“3个月种田、3个月蹲闲、3个月过年、3个月打牌”的现象几乎不见了,音乐馆成了深受村民欢迎的文化课堂,主动来“充电”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GetAttachment (3).jpg

图说:横沙乡丰乐村“村民夜课堂”

GetAttachment.jpg

图说:横沙乡丰乐村“村民夜课堂”

  感慨:“技能多钞票也多”

  学习型乡村的不断涌现,一方面促进了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极大提升了新时代农民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有力助推了各镇、各村的经济发展,使科技致富、文化致富真正有了落实的平台。用许多村民的话说,现在是“技能越学越多,口袋里的钞票也跟着越来越多”。

  金山区张堰镇建农村在宅基上开设了“十五分钟学习圈”,根据村民的特点放置了农业种植技巧、养花妙招、农民健身方法、健康生活等书籍。在宅基上学文化、学技术,也催生了宅基经济的大发展。如今,建农村的“墙门里田园综合体”已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综合体由“五园一基地”构成,即草莓园、葡萄园、梨树园、蔬菜园、村民公园和农耕文化实践基地。草莓园种植了“鑫品美”草莓;葡萄园里种植了优质的“醉金香”“夏黑”“金手指”“阳光玫瑰”等品牌葡萄和桑葚、猕猴桃等特色水果;梨树园是由村干部带头种植、管理、销售的先锋创业示范基地,种植了上海翠冠梨;蔬菜园则引进了用荷兰进口管道无土水培技术种植的特色蔬菜,品质佳、口感好,市民吃得也放心。春季赏花,夏秋采摘,如此诗情画意的场景,对村民来说已不是梦想,还成了都市里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风景。

  青浦区金泽镇商榻社区的蔡浜村,坐落在淀山湖畔,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素有“湖中之岛”的美誉。有着700年历史的商榻阿婆茶就起源于蔡浜村,是当地农妇交流信息、增进感情、融洽睦邻关系、以茶会友、以茶为乐的一种生活方式。2007年,商榻阿婆茶被列入市政府发布的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浦区社区学院联合蔡浜村组织力量挖掘、弘扬阿婆茶非遗文化的内涵,并以阿婆茶文化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更促进了村里的旅游经济发展。”蔡浜村党支部书记诸鸣娟说,3月份举办植树节“绿化活动”、4月份举办“菜花节”、5月份举办“亲子体验”活动、7月份举办自然课堂体验活动、11月份举办“丰收节”活动,如今,村里一年到头围绕阿婆茶的传承,结合村里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村里的104号民宿业主开设了农家烘焙客堂间,教授村民健康美味的茶点制作,让阿婆们与时俱进,制作出的茶点美味与时尚兼备。80后村民张樱芳说,自从村里的阿婆茶文化红火起来后,她把原来开在镇里的饭店搬回了村里,建起了“湿地农庄”,老一辈流传下来的阿婆茶当然是主打的一个重要产品,每到周末,农庄里总是顾客盈门。

  愿景:“多建村民学习点”

  学在乡村,这是本市建设学习型乡村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学在乡村,教育资源如何布局、谁来教、谁来学、学什么,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当前的新农村文化建设面前。即便是在上海这样经济、文化发达的大都市,同样困难与挑战并存。

  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也遇到过困境。村里老年人居多,他们文化水平低、生活习惯老旧,怎样为老年人配送更贴近他们实际需求的学习菜单,成为难题之一。其次,单靠村委会和镇社区学校的力量,很难整合多方资源,也很难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更难以把大多数村民吸引到文化学习中来。

  嘉定区华亭镇教委在调研中发现,当地传统的黄草编织等项目均为纯手工业,手工艺人所剩无几且年龄偏大,这些技艺正面临濒临失传的危机。此外,镇村开展文教科技活动时也遇到了教师队伍紧缺的问题,目前多元化学习培训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但有关的专业教师十分缺乏,仅靠镇成人学校的教师和志愿者已不能满足村民的学习需求。

  再以不断涌现的农家乐项目为例,其经营者特别需要得到开业执导、品位提升、网络营销、法律事务方面的培训,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和教师来源很广。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村委会是没有力量组织这些培训的。

  据负责学习型乡村建设项目的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上海开放大学负责人介绍,本市将在沪郊不断打造乡村学习平台,丰富乡村教育资源,营造乡村学习文化氛围,为村民提供优质、便捷、多元的教育服务,激发村民的学习意识,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从而提升村民素质,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具有居住分散的特点。为此,在市教委的指导下,市学指中心发布了《关于推进学习型乡村试点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整合利用现有的场所资源,完善基层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方便村民就近学习,拓展社区教育服务人群。立足村委会议室、村民活动室、村民庭院等场所,创造性建设各类村民学习场所,如宅基课堂、农业实训点、文化体验点、企业学习点等,从而实现学在乡村的目标。

  【相关链接】 2018年上海学习型乡村建设项目一览

  ● 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田园学习,和谐山塘美 ”

  ● 金山区枫泾镇新义村“探索学习型乡村,助推美丽乡村”

  ● 金山区张堰镇建农村“墙门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

  ● 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乡村丝竹音乐的抢救、传承与发展”

  ● 崇明区横沙乡丰乐村“建设村民夜课堂”

  ● 崇明区建设镇虹桥村“以农家乐项目为抓手创建学习型村委”

  ● 浦东新区大团镇赵桥村“田间教室的建设”

  ● 浦东新区书院镇成人学校“一个乡村诗社的文化实践”

  ● 青浦区社区学院“打造阿婆茶文化品牌,推进学习型村庄建设”

  ● 嘉定区华亭镇教育委员会“以多元学习培训为抓手建设乐学乡村”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