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同济大学院士个人捐资360万元,设立“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李茜     2019-04-11 19:54 | |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炯强)今天,已届88岁高龄的著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个人捐资360万元人民币,在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立 “卢耀如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用于支持、推动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相关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支持这些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该基金以360万元为启动基金,接受国内外企事业单位、财团、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的自愿捐赠。

图说:同济院士捐赠照片 来源/校方供图

根据该基金管理办法,基金将主要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领域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人才培养;优先支持“3+2”高校和科研院所,即同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3家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所高校。该基金还将用于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相关学科的公益性、引导性课题研究资金。

在捐赠签约仪式上,卢耀如院士赋诗一首来抒发感怀:“春光明媚心潮涌,借改李诗抒怀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能始干。生当强国好奉献,死应报民留善安。新时代今三佳年,余生逐梦仍未酣。”

老先生对其中的“三佳年”解释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我个人来说也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年。今年我88岁,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66周年,参加工作66周年,参加革命工作为开始学地质学70周年。”其中的“留善安”,他指的是“要留给后人慈善事业和生态环境安全”。

卢耀如长期致力于研究岩溶(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参加实践及指导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研究,涉及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许多流域,包括三峡、乌江渡、新安江等百多座水利枢纽;指导有关交通、城镇、矿山等建设的工程与环境地质勘测研究,并研究有关地质—生态环境,为喀斯特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积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重大灾害防治提出了重要科学认识作为决策的依据。

上世纪60年代初,卢耀如主持了我国第一个岩溶研究室,倡议并首先筹备岩溶地质研究所(现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他首先提出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的开拓研究与探索的范围,并提出有关地质生态环境的新认识,建立了一套有关岩溶发育与工程效应的理论,凭借其在岩溶研究上的卓越成就,被誉为“喀斯特卢”。

2016年至2018年,由卢耀如院士牵头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上海城镇群六水综合开发与六灾共同防治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其成果在上海城镇群发展原则、开发与保护关系、城乡统筹、建设生态流域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创新理念,为更好地保障上海及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上海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