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上海市第四聋校的孩子们用特殊方式“歌唱”《我和我的祖国》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梓华     作者:陆梓华     编辑:杨硕     2019-05-19 10:43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讯(记者 陆梓华)最近,一曲《我和我的祖国》通过快闪的形式,唱遍全国各地。虽然没有清亮的歌声,也很难体验美妙的旋律,但是,在第二十九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上海市第四聋校的师生用特殊的方式录制完成一首手语MV《我和我的祖国》,为建国70周年献礼。

图说:上海市第四聋校的师生用特殊的方式录制完成一首手语MV《我和我的祖国》,为建国70周年献礼视频截图

  “无论听障程度如何,61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参加了录制,一个都不落下。”校长金育萍介绍,第四聋校招收的全部是全市范围内有重重度听力残障孩子,从学前一直到9年级。有的孩子经过4至5年的康复训练,借助电子耳蜗等人工设备,可以打开听力通道,恢复部分听力;有的孩子由于先天原因,目前医学水平尚无法助其恢复听力,只能生活在无声世界。

  女孩轻轻拍击“音乐凳”、男孩逐个按下钢琴琴键……一串简单的音符,为MV开场。“虽然他们不能歌唱,但是音乐始终是帮助孩子们感知声音的很有效的手段。我们要让在校学生能听会说,让阳光、可爱、自信成为他们的代名词。”金育萍说,所有镜头的灵感,全部来自孩子们的日常课堂,记录了老师们一点点帮助聋孩子探索世界的历程。从脚本设计、拍摄到后期剪辑,MV的制作过程全部由老师们自己完成,学校的“测音房”则成了最理想的录音棚。

  牵着孩子们的手,几名老师担任了主唱。除了学习手语歌词,孩子们则根据残障程度和康复程度不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师长、对祖国的热爱和感谢。镜头中,有的孩子经过长期训练,终于能够大声说出“祖国”二字;也有的孩子,已经可以完整地表达“我爱我的祖国”,声音和正常孩子并无二致。吹口琴的男孩叫刘雍,虽然有残余的听力,但是小学刚入学时,孩子非常不愿意和他人交流,不愿意敞开心扉。如今,几年过去了,戴上电子耳蜗,小刘不仅能实现了老师们制定的“有声语言和人交流”的教学目标,能顺畅地和他人进行日常语言交际,还开始学习口琴。戴眼镜的姑娘叫邢儒熠,至今仍无法恢复听力,但她品学兼优,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手语打得流畅漂亮。学校开展了“红色之旅”系列活动,挖掘黄浦区红色教育资源,带着孩子们走进一大会址、周公馆、渔阳里团中央旧址等地。站在一个个红色景点前,邢儒熠和伙伴们用手语“唱”出歌词深意。技艺课程教师则带着孩子们,发挥创意,用绘画、剪纸、彩泥等方式,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出精美礼品,为祖国送上祝福。

  金育萍感叹,浸润在日复一日的关爱之中,孩子们一点点长大,老师们也希望,残障孩子的声音,也能被更多人"听"到。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