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复旦大学发布2019年招生章程 新设多个融合创新专业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林德瑛     2019-06-10 17:35 | |

621505257003548895.jpg

来源/东方IC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炯强)今天,复旦大学正式发布2019年招生章程。据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介绍,2019年复旦大学招生政策与去年相比总体保持稳定,在部分细则上继续优化,为考生创造更多报考机会,提升志愿匹配度。

  新设融合创新专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复旦本科招生最吸引人的是几个新的专业,均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

  2019年,复旦大学新开设首届经济学本科国际项目(UIPE),同时招收中外优秀学生。借鉴全球成功教育模式,在强化优秀教育的同时,与全球多所顶尖学府合作,融合全球异地交流课堂、名企参访、海外实习、精品课程及顶尖师资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博识洽闻,改善和提升学生在未来全球不确定性世界的适应、分析和发展的能力。

  学校还新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将依托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和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实验实践平台,在学生培养上充分发挥复旦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旨在面向未来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人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设有 “智能信息处理”“智能系统设计”“智能芯片设计”与“类脑智能”四个培养方向。

  为服务我国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产业的迫切发展需要,复旦大学新增“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招生大类。“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专业新生将享受达到直研基本要求免试直研的优惠政策、产学研融合培养、出国交流机会和荣誉项目培养的特色培养计划,实现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的理工融合培养,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工科人才培养高地。

  招生政策总体保持稳定 专业选择面广 综合优势明显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复旦总体办学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一些指标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水平:QS世界大学整体排名连续三年位列全球前五十,人文、社科、理科、医科、工科五大学科门类均位列全球前100,中国大陆地区仅两校位于此列。

  今年复旦大学招生政策总体保持稳定。在平行志愿下,复旦大学承诺:在本科普通批和本科第一批录取中,对于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保证进档后不退档,为考生被复旦大学顺利录取提供保障。

  复旦大学拥有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在具体的专业计划投放上,学校在本科普通批(本科第一批)中尽遣“王牌”专业,其中文科投放了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等传统强势学科;理科投放了经济学类、经济管理试验班、数学类、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软件工程等考生青睐的“热门”专业。医学招生上则主要在理科投放临床医学类专业,临床医学(8年制本博连读)占比高。

  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选择 给予未来无限可能

  今年,复旦大学将继续大力推进“2+X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强化通识教育,实施“本科荣誉项目”,以精英教育要求完善课程体系与内涵建设,推行“学程教育计划”,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发展机会。在2019级新生中,“2+X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试点范围将扩大至20个院系43个专业。

  据介绍,所谓“2”指的是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而“X”则指多元选择。经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未来规划,迈向专业进阶、跨学科发展、创新创业等多种发展方向。这一更多元的培养方案将为学术型、应用型、交叉型人才开辟不同特色的培养渠道,根据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需求,构建互相贯通的多维发展空间。在2+X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复旦学子在大学期间不仅能修读到自己心仪的专业课程,还能获得内涵更加丰富、选择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机会,真正实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学校还致力于有效贯通从教室到书院、科研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海外学习、网络新媒体等六度育人空间,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融合育人系统,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充分激发学生更大潜能。

  【相关链接】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答考生问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