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沪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获立7项“国自然”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钱文婷     2019-08-25 09:32 | |

0824_1.jpg

图说:分子影像学实验室科研人员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供图

  不久前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评审公布,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获得3个面上项目、4个青年项目的立项。7项“国自然”对一所高校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大的绝对数,但对这个成立不到3年,团队人员还未完全到位的实验室来说却是一份有份量的成绩。

  科研力量薄弱、资源分散,既没有学科带头人,也没有好的研究方向,这是上海健康医学院成立之初面临的发展困境。要在困境中“破局”,3年前学校成立校协同科研中心,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及一批青年博士组建了一支科研团队,同时结合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医学影像技术(分子影像学)。分子影像学实验室就是这样诞生的,并于2016年获批入选 “上海市高校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由校长黄钢担任,他既是学科带头人,又是学生及青年教师的导师。“领头羊”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孜孜不倦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工作日的晚上、节假日总是能在科研一线见到他的身影。2018年他申请到了第2项国自然重点项目,成为了学校第一个国家级重点项目的获得者;2018年度,他也成为了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获得者,这些成果的取得为青年教师、研究生树立了一个老科研工作者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激励着学校每一个教师。

  建设成聚医、理、工多学科研究于一体的研究平台,实现肿瘤生物学、分子影像探针及影像大数据前沿资源整合的一流科研团队,这是实验室的目标。在学校人、财、物的支持下,实验室步入建设快车道。2017年,医学影像技术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原学科建设项目,获批金额2000万元;2018年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校企医三位一体——打造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2019年入选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科委)。

  实验室也渐渐形成人才集聚力。近年来大力引进了一批80后、90后博士年轻教师,他们青春激昂,不畏艰难,带着理想,勇于创新,热爱科学,形成一群人一起拼的氛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今年获批的7项国自然项目中,有5项都来自于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他们在实验室的平台上快速成长。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