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2019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在沪举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季晟祯     2019-10-27 10:47 | |

图说:2019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在沪举行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纳米技术、虚拟现实、生物科技、社交媒体、区块链、太空探索等一系列最有潜力的新技术,正组成信息革命浪潮扑面而来。当下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是国际工程教育界共同思考的重要命题。10月25-28日,2019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工程教育从业者、企业界人士和政府教育管理者齐聚上海,以“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教育”为主题,汇聚当前全球机械工程教育领军人物智慧,把脉机械工程教育现状,共议机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以《勇立潮头,赋能未来——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为题,从精准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全面推进“四新”建设、新工科引领高等教育变革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享。吴岩指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变化中,新工科应当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变革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做到理论先锋、标准先锋、方法先锋和实践先锋。当前中国工程教育,包括机械工程教育在内的新工程建设已经踏上了新征程、不断进行新探索,未来一定能够为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中国品牌”做出新的贡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已经步入深水区,部分领域开始进入“无人区”,没有现成经验可以模仿复制。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认为,“中国工程教育正面临一系列亟待突破与解决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中国独有的,但更多的是全球工程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使工程教育得到更好地发展,在未来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是全球工程教育的同仁们需要共同思考与奋斗的主题。”他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教育为例,作了“构建卓越工程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上海交大卓越工程工科培养的核心理念与关键举措,谈到:“卓越工程教育的目标在于,为学生在工程领域积累十年后能开始不断做出卓著贡献打下坚实基础。关键在于培养影响终生的职业胜任力与行业使命感。”

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校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Mikhail Pogosyan对技术与产业变革需求下,国家与高校机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进行了思考,认为面对科技与产业的变革需求,工程教育应顺势而动,改革教育项目以适应产业的最新需求。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程学院教授李琳介绍了面对智能制造这一重大挑战,英国机械工程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战略,指出英国大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理论-实践-理论”“三明治”等教育模式的普遍应用是英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美国罗格斯大学的Alberto Cuitino教授以“为数字经济培养创客一代”为题,从人力、新项目/新课程与合适的基础设施角度,思考为培养创客一代而推进机械工程教育中遇到的关键挑战及积累的经验。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