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听完这些令医者“无力”故事 或许能更懂“医”的意义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解雯贇     2019-11-20 19:05 | |

1120_3.jpg

图说:诵读会现场 童宽 摄

  或许这是一份最“无力”的职业。当我们面对生命,面对生死,无限的努力未必能每次都能换来有效的结果,但为何他们仍然前赴后继,仍然面对无数次绝望之境披荆前行?

  今天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场“叙事医学”诵读直击心灵。医生、护士、医学生以及专业播音员以声传情,诵读《医路聆听》同辈教育读本,通过充满医者情怀的叙事医学作品,开展了一堂生动感人、直击心灵、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近年来,医学人文走向临床的呼声响起。院士韩启徳曾呼吁,医生应该撰写两份病例,一份是专业的诊断病例,一份是温暖的叙事医学病例,又称“平行病例”或“影子病例”,类似于“临床札记”,将“找证据”和“讲故事”结合。

  上海交大医学院历时两年,征集整理曾触动临床工作者的生命故事,以及医学生对人文关爱的感悟记事,集结成《医路聆听》,希望能让医学生、医务人员以及非医疗行业人员通过文字对医疗行为、医务人员的工作有更具体、直观、生动的了解和感受,构建更为成熟、全面的职业价值和信念;同时也能够开启大家对医学、生命与个人价值的深度思考,推动更大范围的医患共识、医患互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上海交大医学院紧密围绕“守医学初心,担时代使命,育卓越人才”,希望能用更多举措激发教师思政育人热情,为学生擦亮医学初心底色。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读本摘选】

  小乐的故事

  儿童医学中心 蔡晓炯

  小乐虽然只有四岁,却已经是我们病房的资深老病患了。每隔几个月小乐总像听到召唤般来病房报到,住上个十天半个月,吸氧、吸痰、抗感染……于是手和脚都被扎满了针眼。

  陪伴时间长了,小乐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般心疼,尽管无奈,却总想着要怎么让他多些快乐。这天晨交班,詹詹阿姨拿出了一张神秘的卡片,说可以实现小乐的愿望,等卡片上面的星星集满了,就能够到护士阿姨这儿换取礼物。小乐攥着卡片如获至宝,仰着头问:“那怎么集星星呢?”詹詹阿姨拿出药杯说:“喏,乖乖把药喝了就可以积一颗星星啦!”小乐皱了下眉,接过药杯一饮而尽。“集星换礼物”一度成为我们跟小乐之间沟通的桥梁,很多难题迎刃而解。

1120_1 (1).jpg

图说:《医路聆听》插画 上海交大医学院2016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沈昕昕 作(下同)

  小乐属罕见病例,缺手术经验,手术风险大、手术效果预后不良,这无疑给小乐判了死刑。

  生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东西,像每天早晨升起的太阳,像始终朝东流去的河水。即使我们知道它有终点,我们也从来不会担心自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也从来没有想过某个时刻亲近的人突然离世。只有当病痛突如其来,当绝望悄然逼近时,我们才会知道:生命是那么脆弱,你甚至来不及告别。

  生命可以有多脆弱?没有经历过生死的我们或许很难想象。但我是一名护士,陪伴着走过悲欢离合,切切实实感受到死亡,生命可以枝繁叶茂地生长,也可以在凋谢时从容退场。

  生死离别不是演绎,只愿小乐一路走好。

  救赎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  杭海芳

  为什么要做医生?为什么要做血液科医生?尤其在经历过那些不眠之夜,灰头土脸地走在出夜班的路上,心中就升起一股无名的悲凉之情。记得心内科的范医生有一次问我:“你为什么选择做血液科医生,你难道不觉得这份工作非常没有成就感吗?”是的,我无力反驳。

  前年年底,有一个35岁的女病人收到了我们病房,她叫靓靓,来自遥远的云南西双版纳,微胖,性格特别爽朗。

  一年多的求医之路的确足够坎坷。化疗后预料之内的恶心,脱发,发烧,甚至下颌骨疼痛的加剧,所有的折磨似乎对于这位女汉子而言,都不是什么问题,每天查房她都依然能笑着对答。接下来是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化疗,呕吐,脱发于她而言都是小case,她常常光着头还能在病房里说笑。可是每次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高热、月经出血把她不得不困在床上时,她就有些阴郁了。还有一次次腰椎穿刺+鞘注,每次要在床上持续平躺6小时,对于一个闲不住的人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4次巩固化疗结束,复查骨髓完全缓解。那时她自我感觉特别的好,她又回到了西双版纳,在版纳茂密的热带雨林里奋力的奔跑,每天一个十公里。

  可原幼细胞70%,复发了。谁都知道复发意味着什么。她依然还是那么坚强。她说那就继续化疗吧。

1120_2.jpg

图说:《医路聆听》插画

  记得那是我从门急诊回病房的第一个班,那天是周六,我走进那个病房查房,问了一句:“靓靓,你还好吗?”她马上说:“你是杭医生吧?你去哪了?最近都没有见过你?”然后她又自嘲说“我现在是瞎子,你在我眼前,我都见不到哎,不过我现在耳朵特别灵敏,是不是?一听就听出来是你。”我喉头有些哽住,鼻子有点发酸,眼眶有点湿润,我的口罩为我掩盖了我的情绪波动,我走近她,看清楚她现在早已面目全非,面部浮肿,双眼微睁,却不能对焦。身上布满了出血点,嘴角还有血丝。

  她又说“我头真的很痛,麻烦多给我备点止痛片。”我轻轻地回答:“好,你放心,我会给最好的止痛药。”也许我的声音泄露了我的脆弱,在我离开病房时,她告诉我“杭医生,我其实一点都不怕,因为我已经准备好了。我相信,上帝给我们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目的的。我们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很重要。”那一刻,我觉得我无法治愈她,可是她却治愈了我。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死,只是一个结果,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很重要,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