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洪水不退我不回 复旦七学子身披戎装站在抗洪一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马丹     2020-08-07 15:36 | |

1.jpg

图说: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昭 采访对象供图 (下同)

俞智瀚是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于2018年9月参军入伍。此时,他正在抗洪一线。“月亮快睡吧,洪水快退吧!”这一天,俞智瀚的父亲将这句话落在朋友圈的最后,他在电视上看到了儿子的背影。记者从复旦获悉,与俞智瀚父亲有着同样惦念的,还有另外六个家庭。他们的孩子均是复旦学子,又同是部队战士,是家里的宝贝,又在安徽巢湖抗洪抢险一线,与战友们一起守护着成千上万个家庭。七名复旦学子身披戎装,正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前往巢湖前,俞智瀚只跟父母隐约提过一句“可能要去抗洪”。因这一句话,他的父母对所有抗洪报道都格外关注。看到儿子出镜的视频只是一次偶然,两人被救生衣上的话吸引,紧接着看到了儿子的名字。俞智瀚母亲一下子哭了出来,“为他自豪,又为他担忧。”

视频里的俞智瀚只露出背影,橘色的救生衣上写着“月亮不睡我不睡,洪水不退我不回!”这位年轻的“老”兵说,在距离退伍不到二个月的时间里,能够站在抗洪抢险一线,是他“一辈子的荣耀”。首战胡光村、突击三河段、加固巢湖堤、星夜刘河坝、决胜同大圩,他与战友们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与时间赛跑、与洪魔较量。

WechatIMG1612.jpeg

图说:俞智瀚的橘色救生衣上写着“月亮不睡我不睡,洪水不退我不回!”

7月25日晚十点半,巢湖水位告急,急需加固大堤。俞智瀚与两位战友冲入泥泞地,彻夜填装泥袋200余袋,冒雨把重达36公斤的彩条布抗在身上,往返距离累计达3000余米。

“眼里只有大堤,心里只有任务。”时光稍纵即逝,穿着军装的每一刻对他而言都弥足珍贵,俞智瀚立志站好每一班岗,完成好每次任务,时刻给这身军装争光添彩。

核科学与技术系2017级本科生刘代能所在的队伍,是第一批驰援安徽巢湖地域的抗洪抢险部队。经历八个多小时车程,7月23日凌晨一点半,队伍逼近危险的巢湖大坝。当时,雨水已漫至与大坝持平,大坝外侧已出现塌方。

不能让塌方处再扩大!刘代能和战友们迅速穿过桥洞,摸黑走到大坝近处,排成一条流水线,“嘿咻嘿咻”装沙袋,“嘿咻嘿咻”扛沙袋,“嘿咻嘿咻”垒沙袋,直到天破晓。军装被汗水浸透,全身上下针扎般酸痛。

“沙袋沉重,也要咬牙抗住,因为堤坝背后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人民子弟兵的肩膀硬,扛得住”,“世界还在与病魔战斗,武汉保卫战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又投入到抗洪的战斗中。”刘代能如此说道,“惟愿山河安好,人民无恙。”

数学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张志远和战友抬着水泥袋,在泥泞的山坡上艰难行进。这段三百余米的路程,他已不记得往返过几次。

这时是晚上九点多,雨停了,满天繁星,张志远和战友刚刚完成大坝维护任务不久,突然接到通知,前去紧急支援友邻单位。

路被堵塞,合计几吨重的钢管与水泥袋,只能依靠人力一趟趟运送至需要的位置。连续奋战一昼夜,汗如雨下,张志远紧紧憋着一口气,丝毫不敢松劲。任务完成时,已是凌晨四点。他仰头望向闪着柔和余光的繁星,突然想起一年前那个即将完成学业却仍感迷惘的自己。 “在我迷茫的时候,是部队这颗最亮的星,给我指引了方向,让我实现人生价值与意义,很幸运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张志远的眼里映着星光。

此时,在另一个抗洪前线——尽管正值盛夏,浸在近一人深的河水中,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昭的身体仍是不自觉地颤抖。他的身前是愈涨愈高的洪水,身后是眼看堤坝也将难以保护的村庄。

驳船在水中打下木桩后,王昭与战友需要将钢管插入其中,再用铁丝横绑一根,固定成十字,最后将沙袋垒起一层又一层,以加固堤坝。几公里长的大坝,举目望去都是橙色的海洋,不远处,猎猎红旗迎风作响。冷水浸透的军装贴在身上,王昭心里却很暖。 “未穿这身衣服时我们是学子,穿上这身军装我们就是战士。”王昭说。

右三为王耕宇.jpg

图说:右三为大气科学与海洋系2017级本科生王耕宇

前些日子,大气科学与海洋系2017级本科生王耕宇的心情有些低落,队伍里参加抗洪任务的名单公示了,上面却没有他。于是他三番五次向指导员请战,终于在名额增加时第一个报上了名。

抵达赈灾区的第二天清晨,王耕宇和战友们登上大坝,在背水面固定滑坡。大坝的近处是一个村庄,村里的党员们主动上前,帮助填装沙袋。“老乡们年纪都不小,我就招呼战友过去帮忙装沙,接过老乡的锹后就开始挖。”

腰部肌肉酸痛无比也要保持速度,回过神来才发现手指关节处都已磨烂,王耕宇却很庆幸:“幸好没有影响抢险工作。”他和战友们在大坝和安置区两头辗转,帮老百姓转移物资时遇见一位老人。老人止住他们帮忙拾掇的动作,眼中闪着泪光,连声念叨着:“我知道你们受的苦,我心疼你们啊。”

药学院2017级本科生马祯成始终记着那个暴雨天。雨从天上泼下来,重重地砸在身上,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儿。那天,他所在的11人小组,需要对环巢湖大道上近70米的道路进行加固。

“看到肆虐的洪水淹没了老百姓的家,我会想起自己的家人。”马祯成已有两年没回过家,近一星期没能打通家里的电话。家乡是否也遭遇了洪水?家人们都平安吗?想到这里,他更加卖力地搬起沙石袋,他相信,定也有许多人在日夜不息地守护他的家乡。

那个暴雨天,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除午饭半小时外,马祯成与战友们一刻也没有休息。

次日,起床号响起后,他迟迟不见战友起来,连忙上前查看,发现战友腰部完全失去知觉,在帮助下才能站起来,活动好久才能勉强弯腰。即便如此,战友仍拒绝休息,坚持继续去加固大堤。

“我们都是平凡人。”马祯成说,“可能正是因为坚持,才使我们的工作看上去不平凡。”

建军节当天,中国语言文学系2015级本科生汪子健以“系传手艺”向橙衣执甲的所有战友致敬。他用文字记录下战士们在洪水面前的点点滴滴。

不久前,一声号令,他所在的队伍长趋八百里,奔赴已成“悬湖”的巢湖地域遂行抗洪抢险任务。他与战友奋战在烈日和暴雨下,填沙袋、固圩堤、运物资,风里来雨里去,摸爬滚打一身泥。“是战斗员,也是记录员。”汪子健有个独特的战位,“我有幸成为连队的眼睛。”

汪子健写下:“当这些迷人的印象在我笔下汇聚成文字,我们的奋斗也以一种浪漫的形式得以安放。”“我很开心,以这种方式和大家战斗在一起。”

复旦大学供稿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整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