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5G全息教室内,上海和遵义高中生感叹“就像走进了历史”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梓华     作者:陆梓华     编辑:杨玉红     2021-03-18 13:43 | |

MAD_7454-01-01.jpeg

图说:上海与遵义两地中学生学党史思政专题课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议会址……熟悉的红色景点在全息投影屏上呈现,带领十六七岁少年走进历史,回望百年风云岁月。今天上午,在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全国中小学首家5G全息智慧教室内,卢湾高级中学高一(八)班和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的同学们通过网络连线,共同上了一节《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信仰与使命》思政专题课。

  上海,党的诞生地;遵义,中国革命的转折地。两地虽相距千里,但红色血脉相连。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上好思政课?卢高思政课老师梁阅与遵义五中唐艳老师以红色资源为线索,选择了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三个历史紧要关头,带领学生触摸历史的脉络,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使命。

  百年前,为什么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可以勇敢地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上海诞生?真理的味道,为何“有点甜”?卢高学子剪辑大量视频资料,分享课前探究的成果。“遵义会议为什么能够拨正中国革命的方向?”借助全息技术,唐艳老师“站”到了上海学生面前,阐释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MAD_7223-01.jpeg

  两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信息技术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同学们觉得,历史不再是干巴巴的。”梁阅说。

  虽然从未谋面,但向对方描述自己家乡近年来的发展,讲述校友的故事时,两地同学都是一样的自豪。

  贵州同学们感叹,以前,大家都说贵州“地无三里平”,如今,这里县县通高速,将贵州的美丽风景呈现在游客面前;有同学参观了全国文明村镇贵州省花茂村,了解了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荒茅田”如何变成安居乐业的家园。“欢迎上海的同学来到贵州,这里有红色文化,也有美景,有美食!”贵州的同学发出邀约。而在上海学生的描述中,“魔都”的美不仅在于这里是全球总部经济聚集地、中国对外改革开放重要窗口,更在于越来越宜居的生活环境。比如,学校不远的黄浦滨江沿线,便是同学们运动、休闲最爱的去处。

  “无论是上海还是贵州的变化,印证的都是整个中国的发展。你们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挥洒,这个时代也交付你们全新的责任。未来,在向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程上,你将怎样为家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个小时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们的思考还在继续。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陆梓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