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非遗在身边·戏曲篇|舌如鼓簧出妙音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君兰     编辑:郭影     2018-02-09 15:54 | |

近日,一则名为《上海话小猪佩奇》的网友自制视频在网上疯传。热播动画片中的经典桥段,被脑洞大开的网友配上了幽默搞笑的沪语对白。令人惊喜的是,视频末尾突然响起“有一只绿花碗,碗花绿,花绿碗,花碗绿……”的上海说唱。那一刻,满屏留言:“哇!童年!”、“苏州人民表示很亲切”、“舌头居然没打结!膜拜!”……

这段舌如鼓簧、旋律动听的沪语说唱来自经典曲目《金陵塔》,这是“上海说唱”的代表作之一。

上海说唱亦称什锦说唱、方言说唱,以上海方言为基础,脱胎于苏浙沪一带的“唱滑稽”,萌生于清光绪初年上海街头“卖朝报”、“卖梨膏糖”的小热昏,从赵希希、刘春山、袁一灵(右图),到黄永生,经几代艺术家努力,汲取了小热昏、隔壁戏、苏滩、评弹等多种曲艺形式精华,融说、噱、演、唱为一体,成为上海曲艺的一种艺术形式,流行于部分吴语地区。

具有都市与喜剧基因的上海说唱强调“噱头”。一是台词要有“噱头”,既要用词押韵,又要幽默诙谐;二是唱念要有“噱头”,既要妙语连珠、一气呵成,也得咬字清楚、发音准确。

此外,“演”的也得有“噱头”,要利用方言“变口”刻画不同人物,要活用手中红流苏的“三翘板”作道具。那台上几分钟,真的台下百般辛苦才行!

与同为本土曲艺的锣鼓书、浦东说书有着浓郁的泥土味不同,“上海说唱”是在商贸发达的城市腹地土壤中开出的繁花,极具都市气息。它充分展现了海派城市生活图景,已被列入“非遗”名录。( 李君兰

袁一灵在表演上海说唱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