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非遗在身边 | 锣鼓响,脚底痒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萧岩     编辑:徐婉青     2018-02-15 10:16 | |

“哐哐哐”“通通通”,喜庆的锣鼓一响起来,四面八方的乡亲们,紧赶慢赶,围成了一个圈。只见艺人卸下担子,将扁担插入高脚凳子横档的榫槽里,上端顶起小舞台,然后一骨碌钻进布幔围起来的高凳上,双脚踩响架在凳脚之间的钹、锣,双手灵巧地摆弄着,小舞台上,武松、唐僧、薛仁贵……这些小木偶就动了起来。唱着崇明山歌、念着崇明官话,一台别开生面的扁担戏开幕了。

崇明扁担戏是我国单人木偶戏中仅存的一种表演形式。它集木偶技巧、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精、奇、简等特点。据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李姓艺人挑着木偶戏担子来崇明五滧地区卖艺。五滧人顾再之拜艺,以后顾又传于朱少云等十余人,从此,便在崇明流传开来。清末民初,中兴镇朱氏家族第一代传人朱克诚将其表演方法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改良,艺人纷纷仿制这种轻巧、便利的戏担子,并流传到了外地。

在无电影、电视时代,这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文化娱乐项目之一。“锣鼓响,脚底痒”是崇明人的一句俚语,生动描绘了看戏的热闹场景。如今,人们拥有丰富便捷的娱乐方式,扁担戏这样植根于土地的传统戏剧已渐渐淡出生活。目前,仅存朱氏家族6副。但这种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初创时期的风格、手法和形式的布袋木偶戏,当之无愧“活化石”之称,已列入“非遗”名录。(萧岩)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