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厚道的鱼腥气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尚龙     编辑:徐婉青     2018-02-18 12:39 | |

有朋友给我看一张昔日马路菜场的照片,要我猜猜是哪一个菜场。还用得着猜?一定是巨鹿路菜场,而且我还很自信地确定了这一张照片的具体方位。看着照片,好像就吹到了冬天菜场排队的西北风,就感受到了喧嚣和挤迫,就嗅到了冷气带鱼的腥气;尤其是春节前的人轧人,每一个菜摊都在排长队……如今许多的怀旧文章都在追述贫穷时期的清苦,却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像排队轧闹猛,是有乐趣的。如今网红小店,只不过是为了一杯奶茶一只面包,可以排队几个小时,很难用值得或者不值得来界定,在本质上,排队是好玩的事情,具有强烈的自娱自乐特点。

巨鹿路菜场,拍摄于1964年9月4日

如今我又走入这一段巨鹿路的时候,不免觉得它很寂寥。菜场没有了,那一个全世界著名的乒乓球摇篮巨鹿路小学也没有了,要知道当年是真有“摇篮”的——菜场小菜摊的水泥(磨石子)板,清晨小菜场卖菜,收市后一番冲洗,冲掉了菜皮,冲掉了鱼腥气,就当作乒乓球台了。这一个摇篮摇出了好几个世界冠军。

自1907年开路,在巨鹿路还叫做“巨籁达路(Rue Ratard)”时,渐渐形成市井的东端和雅致的西端,很是分明,各自的名气此起彼落。可以这么说,在同一条巨鹿路上,不同年龄的人,不同文化的人,不同阶层的人,走的不是同一条巨鹿路。

我们这一代人的巨鹿路记忆,是从巨鹿路菜场和巨鹿路一小的乒乓球开始的,又是在巨鹿路民居中得到强化的。

巨兴里,高福里,同福里,晋福里,福海里,厚德里,三益里,杨家弄……这一条条弄堂的名字,满是市井气韵,既求福求丰,也立德,也体现了“里弄”的建筑风格,大多是老式里弄房子,石库门居多。也有些别样的新式里弄房子,起名字的时候就不与“里”为伍,比如大德邨,特秀坊。一大片房子都有些年头,也有些来头,还有些时代闻达曾经居住,但是最普遍的居民是蓝领阶层,也就是曾经的“劳动人民”,他们是上海老弄堂主角。他们学问不多,喉咙汪汪响,邻里间也时有龉龌,但是勤劳、厚道,他们的心愿就像弄堂名字一样。也常有某某家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四通八达的活弄堂,有得可以闹猛了。

巨鹿路上有一家点心店很是特别。这是我小时候喜欢跟着母亲去买菜的理由,我相信这一条理由也是当年所有孩子跟着大人去菜场的理由。在菜场走了很长的路,排了很久的队,终于走到这一家点心店。大约地处小菜场,价钱是便宜了点的。我印象最深的是糍毛团:饭团里面是肉馅,比肉馒头更加好吃。小时候只管味道好不好,再说菜摊遮住了招牌,并不在意它的店名,很多年后才知道它是北万新,在1930年的上海地图上,北万新就已经在这里卖糍毛团了。

自东向西,过了瑞金一路的巨鹿路,仍旧有菜场嘈杂、弄堂欢闹的混合,但是市井气息明显地淡了。石库门少了,新式里弄房子多了,小洋房也有了。2004年,梁子拍了一部电视片《房东蒋先生》,是获了奖的。片中梁先生应该是住在巨鹿路这一段小洋房里。梁先生真是一个老克勒,一生没有上过班,终生未有娶过妻,守着祖上的洋房度日,守着年轻时的小开派头做人。后来洋房终于拆了,后来这个地方是一个钻石地段的楼盘,名曰凯德茂名公寓。再后来,也就是前几个月,有消息说,梁先生走了。

这个地方,距离锦江饭店仅仅两三百米,1972年尼克松到访上海,还去了巨鹿路菜场,很有可能是从茂名南路转入巨鹿路菜场的。这里并不是巨鹿路菜场最市井的地段,但是菜场两边的民居建筑,算得上体面,可以接待外国贵宾的。这是当年。如今公寓里就住着外籍人士,走进走出,没有人把他们当作外宾的。(马尚龙)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