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十日谈 | 记忆中的算盘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映勤     编辑:史佳林     2018-03-28 14:00 | |

现在还有人用算盘吗?我以为,除了某些财务人员,算盘现在极少有人在用了。它在生活中踪迹难觅。可是在四十年前,算盘却是居家必备的计算工具。

算盘的历史可谓久矣,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人的几个手指头噼里啪啦算了两千多年,都是用的这几个算盘珠子。

算盘呈长方形,四周由木条为框,内有轴心,俗称“档”,由穿着木珠的小木棍固定。档的上端中间用横梁隔开,上端两个珠子,每一个代表五个数,下端五个珠子,每一个代表一个数,运算时拨动珠子运算,谓之珠算。运算时配有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俗称“小九九”,便于记忆,运算简便。平时我们说:“这个人心里有个‘小九九’”,那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工于心计,会算计,不吃亏,多带有贬义。

人们过去普遍使用算盘,商家核算账目,收入支出,赢利亏损;百姓理财算账,家庭收支,水费电费,凡是与计算有关的事情大多离不开算盘。

打一手好算盘过去曾经是一些买卖人的立业之本、安身之基。听老人讲,1949年以前年轻人学做买卖,有两个必要的条件:写一手好的毛笔字,打一手好的算盘,它们是当年一些人求职谋生的基本条件。

打算盘难不难?当然不难,加减乘除,算法简单,稍加训练很容易掌握。但是入门容易,做到精通,极致困难,同样是打算盘,“行家一上手,就知有没有”,高下之分,一目了然。

那年,我过九旬的舅舅,就是打算盘的高手。家里凡有计算之事,老人一概使用算盘。舅舅架上老花镜,算盘在手里上下一抖,“叭叭”两下,上下的珠子归档整好,然后在桌上摆好,就听算盘珠子“噼啪”作响,手指头上下齐飞,加减乘除,三下五除二,成千上万的数字立马算得。看人家打算盘,那才叫赏心悦目,那才叫痛快淋漓,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享受。

这些年,曾经风光一时的算盘越来越难见到了。它之所以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我想,是因为遇上了它的天敌——电子计算器。论体积重量,论方便功能,论运算速度、准确度,算盘显然不是计算器的对手。算盘打得再好,也得经过人脑,它和计算器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上小学那会儿,珠算还是一门功课,学生人手一个,上下学都背着。我囫囵吞枣地学过一阵,“小九九”背得滚瓜烂熟,打起算盘却笨手笨脚。当时我想,都什么年代了还学打算盘,实在是浪费时间。有那工夫,直接用笔算得了。有这种心理作祟,算盘肯定学得稀松二五眼。如今,多年不用算盘,用法早就忘了。至今我还保留着一把算盘,只为了让孩子增加点见识,用是用不上了。

珠算课现在小学生还上不上,不得而知。窃以为,即使是小学生,也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打算盘上。电子计算器强大的功能,使得一切计算迎刃而解。时代在进步,生活在变化,该淘汰的东西必须淘汰,即使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跟不上时代步伐就得开除出局,有了计算器,我们只好与算盘“拜拜”了,以我的理解,这就叫与时俱进吧!(张映勤)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