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秦文君:妈妈太焦虑,孩子很受伤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秦文君     编辑:史佳林     2018-07-03 15:45 | |

这一代的小孩聪明,有的绝顶聪明,伶俐程度前所未有。但是,世上鲜有完美的孩子,聪明小孩也自带弱点和毛病,有的还有现代病。

成长是错了就改的过程,但是这个普遍的常识,被忽略了,因为生活太快捷了,相应的是,现在的妈妈焦虑的人数多,有的相当焦虑,让一些小孩陷入苦恼。

妈妈的情绪状况,聪明的小孩们心知肚明,他们给我来信,不管是高兴的信,还是忧伤的信,常常夹杂对妈妈的担忧和不满。

“我放学后在操场上玩了一会,妈妈对我发火,咆哮,声音好响,钻到我耳朵,嗡嗡响。”

“我不小心做错了题,妈妈咬我的手,我想不通,妈妈怎像大老虎一样。”

“我妈妈规定我,只能和成绩比我好的同学做朋友。”

“这次考试不够好,妈妈骂我笨肚肠,让我站在外面,不要回家……”

“妈妈不让我玩手机,说是坏习惯,可她自己玩起手机来,什么也不顾,妈妈能不做低头族吗?”

孩子对妈妈爱着,失望着,担心着,妈妈忘记了,家庭教育要以孩子为本位,她们的形象在孩子的心里变得可畏和不可理喻。而心焦气躁的妈妈,百分之百是亲生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妈妈的期望值就达到顶峰,许多妈妈和我说起自己孩子,眼睛里有勃勃的热情,寄予无限的热望。

一代一代,育儿是自然的事,妈妈把孩子拉扯大,教育成才,无论处在哪个时代,都是艰难和壮丽的事。孩子出生时,妈妈满怀欣喜,而生养、哺育一个新生命,妈妈从开始笨拙地尝试给孩子喂奶,到成为一个有经验、有定力的妈妈,也需要成长,而且是一个漫长的马拉松。其间难免背负辛劳,产生疲惫,甚至憔悴伤心,在育儿过程中妈妈产生一些紧张、紧绷和焦虑,属于自然常态,生物属性,并不为奇。

如今,家庭里的孩子少,妈妈们受教育程度高,社会物质发达,个体尊严普遍觉醒,生活节奏快,人们追求个体成功的欲望被激发。养孩子精英化,孩子成了中心,每个家庭尽其所能,将最好的资源给予孩子。自然,对孩子的期望值被无限放大,孩子要进好学校,孩子学习要出色,孩子要及早成才,要比别的孩子优秀,享有更多更好的资源和上升通道。

妈妈的焦虑在以往养孩子的自然属性中演化了,集中在教育这一块。胎教,早教,家教,铺天盖地,全方位一起上。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发展,不是坏事,每个家庭尽力去培养孩子,是可歌可泣的,一代孩子都强了,中国能不强吗?

孩子渐渐长大,进入学龄,妈妈的焦虑达到顶峰。当然功利化,焦虑,不限于家教、社会形态里,焦虑成了现代人的常态。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妈妈们的焦虑不再是个体的,而是集体化的焦虑。可以说,谁不焦虑,谁是真英雄。

越来越多的妈妈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求短平快,不输在起跑线的教育,目的越来越狭窄,功利,进入一种怪异的现象,妈妈们的焦虑带有社会属性,时代特征:攀比,自私,输不起,亏不得,求完美,以强势的家长意志压制孩子的个性等。

上海有一儿童名刊,历时数十年,举办全国性的故事邀请赛,进入决赛的孩子都那么优秀,可大赛总要决出高低,个别妈妈不满自己的孩子得不到最高奖,要求把奖项的名额扩大,颁奖时,还有情绪失控的,上台来抢奖杯。

一教育报刊机构,在暑期举办几个儿童艺术类的学习班,为孩子报名的妈妈们事先来打样,提前做功课,哪个班师资好,老师年龄适当,听课的教室的朝向如何,都经过比较和论证,自家孩子的教室内课桌不如别的班,也会成为妈妈们抗议的原因。

一次,我去苏北的学校演讲,因礼堂小,只部分年级的孩子能参与。学校一老师让自己的孩子加塞,在礼堂里为自家女儿留座位。可孩子迟迟不到,校园里四处没有找到,这妈妈在礼堂里失控,狂躁,当时,大家体悯这老师,帮着一起找。不久,有人发现她女儿在礼堂的另一端安安静静地坐着。焦虑到极点的这妈妈竟然冲过去,对着女儿一记耳光,当着众人的面使用暴力,女孩的自尊受到侵犯,这妈妈,把孩子的心打冷了。

在世界范围内,女性地位高了,女性至上的社会文化萌芽出现,很多妈妈成为家庭说了算的“一把手”,对掌管财产,家庭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孩子的教育有话语权。虽然爸爸们也想承担家教的重任,但是强势的妈妈,使爸爸们退居二线。

妈妈们太爱孩子了,但爱在变异,失去安详和优雅。孩子的成长是有自身规律的,掌控只是暂时的,孩子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孩子进入初中,高中,分化得厉害,一部分孩子仍然优秀,一部分因过了父母能掌控的年龄,叛逆成了妈妈们不想看到的样子。

一旦妈妈焦虑了,坏情绪会笼罩整个家庭。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幸福感和对世界的信任与好感,影响孩子的审美、认知与情绪。过于强势、苛刻的妈妈,会导致孩子有不安全的感觉,感受不到温暖和爱,孩子时常会判断自己在父母心里有没有一席之地。天然的原因,受妈妈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孩子,这源自母子间的亲密联系。妈妈是孩子成长的灵魂性人物,妈妈的待人接物,妈妈示范的价值观,对孩子影响深远。当然,在家庭教育中,爸爸不能缺席,孩子应受益于父母双方,不同性别和角色的双亲相互补充,更有利孩子的发展。(秦文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