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读者·作者·编者 | 我和朱保亨的一次笔谈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赵志明     编辑:吴南瑶     2018-07-10 15:21 | |

晚报“金色池塘”封面《乡村艺人朱保亨》,介绍了朱保亨先天性聋哑,后又双腿残疾,数十年自强不息,勤奋努力,创造制作了大量绘画、篆刻、剪纸作品及木雕、竹刻、扎花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上得展馆,下得厅堂,被村民称为伲身边的民间艺术家”。文章令我感到特别亲切、温暖。因为,我就是报道中提到的,当年县电影放映队的一员,我还曾与朱保亨交流了将近一下午。他的事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五十多年来我许多次向人提起与他,以及他的兄妹和家庭的故事。

我当年所在的电影放映队,是嘉定县第二电影放映队。黄墙,位于沪宜公路石冈门站以西三四里路的地方,是我们的一个放映点。朱家场院大,有砖砌围墙,便于管理,我们的放映场所就设在他们家院里。

1959年夏季的一天,我们乘船赶到黄墙。下午,一位长相清秀的青年来到船边的岸上,急切地想和我们交流。看他比画就知道他是一位聋哑人,腿也有残疾,走路很不方便。

他的衣服口袋里只放三样东西,钢笔、纸、粉笔。他用笔不停地、急切地和我们交流。他就是朱保亨。

他先问我,今天你们队长怎么没有来?又告诉我,前几天他到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看了电影《林则徐》,问我们电影《回民支队》什么时候来放……还问了许多时事。他思维活跃,令人惊叹。黄墙到石冈门有三四里的泥土小路,沪宜公路当时是沙土公路,他要乘江苏进上海的长途汽车,到了市区还需转几趟车才能到达大光明电影院,对他来说,困难重重。他能到那里去看电影,我非常佩服。他是聋哑人,怎么看得懂?这令我不可思议,但相信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那天一直到太阳下山,他还在我们摆放映机的八仙桌上不停地用粉笔写呀,擦呀,问这问那。天暗了,家人来叫他吃晚饭,我们的笔谈才终止。

那是距今将近60年的事,当年我19岁。晚报《乡村艺人朱保亨》是一篇饱含满满正能量的好文章,给人以鼓励和鞭策,亲切又温暖,相信每一位读者读过之后都会有所受益。我衷心地感谢你们,希望“金色池塘”栏目越办越好,给社会不停地注入正能量。(赵志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