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十日谈 | 海上石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来其     2018-08-01 15:34 | |

屋子用铁青色岩石叠砌而成。在海上,它像一只孤傲的鹰兀立着。它的脚下,是哗哗流淌的潮水,翻卷着白色泡沫,日夜咆哮。

许多年前,在我还只是听说过石屋的时候,这石屋就曾出现在我的梦境里,以至使我想早一点一睹为快。起初对于石屋的模糊感觉,后来在一次次梦醒时分愈来愈变得清晰。于是,我思念石屋如同怀念久别的情人,一直想去海上追寻它的踪迹。

那一年去嵊泗,船驶入浩淼的东海洋面,不见岛屿,不见鸟迹,甚至看不到漂浮物,视野里是一派刺目的蔚蓝色。就在这单调得令人恐惧的背景里,陡然间出现了一座低矮的青灰色的石屋,那石屋顶上斜斜地插着的一根锈红色烟囱分外惹人注目。

渐渐发现,在舟山群岛的许多小岛,这种石屋不难找到,但以黄龙岛最有典型。块石筑成墙壁,长条石錾成房梁、楼板、阶梯、扶手和屋顶檩条,石板雕出石窗、铺成地坪。除了石头,房子几乎没用其他建材,甚至石缝间也不抹水泥石灰。但石屋并不单调,有平屋、楼房,有单体也有四合院。每个村岙,石屋都相依相偎,抱团生存,前后左右的楼房几乎没有间隙,在这一户人家窗口伸出手去,就能点燃另一户人家主人手指间的香烟。

石屋的存在有一个最简单的理由。在岛上,一条机帆船会令人惊异地被风暴刮到半山腰,码头上几吨重的大型起重机会在台风中被卷进大海,唯有的几间瓦房建在避风的山岙里,原本以为会安然无恙,不料也在一夜风暴中全部坍塌,但石屋却能够在风暴肆虐中纹丝不动。

从嵊泗归来,我期望能在梦境中再次见到石屋,却再也没能如愿。倒是在白天,在没有梦的日子里,那石屋老是在我眼前闪现。追寻它的美学意味,就觉得石屋有一种原始粗犷的美,似乎是中世纪文化的遗迹;探求它的发源,又感到它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说明在大海里,没有力量的东西是不能够生存的。而使我最感兴趣的则是那一根根锈红色的烟囱,你想,在一片冷色调中陡然出现那么一笔强烈的暖色调,除了意味着对远方的一种召唤,还能有什么?

曾经在岛上遭遇一场突然而至的风暴。这使我更加感受到了石屋所呈现的岛民生存严酷。风暴席卷整个岛屿时,天地一片混浊,巨浪从岛的这一边冲天而起,掠过岛的上空,挟带起礁石边一条来不及上岸的舢板,在岛的那一边摔得粉碎。石屋,只有石屋,在这场风暴中象一棵将根须深深扎入大地的树,傲然地无所畏惧地挺立着。

石屋是风暴中渔人生存的堡垒。渔人在长期与风暴的搏斗中创造了石屋,也创造了自己生命的树。对于石屋来说,风暴是它最残酷的敌手,却也是它最亲近的伙伴,假如没有了风暴,石屋的存在也就毫无意义了。

这些年台风来得少了,岛上有些石屋已经拆掉,变成用钢筋水泥筑起的楼房。这些现代化楼房,坚固依然坚固,敞亮是敞亮了,只是没有像石屋那样具有沧桑感。也有一些没被拆掉的石屋,办起了渔家民宿。夏天的时候,是岛上旅游的最好季节,红男绿女们在石屋小小的窗户里向外探头探脑的时候,是看不到曾经肆虐石屋的风暴的。(来其)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