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薛舒:彭瑞高新小说,那些“布谷”“布谷”的叫声,就是一次次“灵魂”的召唤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薛舒     编辑:钱卫     2018-09-03 15:26 | |

  长篇小说《昨夜布谷》是一部反映乡官的现实主义力作。

  改革开放潮头初起时,正当盛年的彭永生在一所农村中学教书,他眼看学校周边的农村迈出了重要的改革步伐,其中有一步,就是从乡村学校选拔教师充实乡镇干部队伍。由此,他离开学校,成为一名副镇长。中国有多少官员和精英,正是从这条路上起步,最终成为社稷栋梁,这是时代的赋予,命运的馈赠。然而主人公彭永生却在起起落落的仕途中,注视到更多的矛盾和困境。

  彭瑞高先生为这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起了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标题——昨夜布谷。小说分六章,亦可视为六个独立的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群被洪流裹挟着前进的人们,他们是一群乡官,一群农村企业家,是生活在紧邻大都市的郊区的农民,他们在追求梦想时遭遇到无以躲避的困境,他们挣扎,却从未放弃努力。

  好小说总是对人物有着不厌其烦的深入刻画,好作家更是习惯于探究和质问复杂的人性。彭瑞高先生从未让人失望于他小说中的角色,《昨夜布谷》亦然如此。善良却缺乏魄力的彭永生,有能力却耽于美色的苗志高,有担当有责任感却因游走于官商之间而迷失自己的苏玉芹。还有那些曾经的农民,如今振兴了乡村经济的企业家,他们并非只是利欲熏心的奸商,很多时候,他们的胸腔里也藏着侠胆忠肝,以及积极向上的政治抱负,尽管出发点并不纯粹。《昨夜布谷》中的人物,没有一个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人或坏人,更多的,是那些因良知并未泯灭而充满矛盾和困惑的乡官,以及在名利与道德中选择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越来越富有的农民。上下求索的乡官带领农民走在致富的路途上,然而他们无奈地常常要“迷路”,毕竟,他们走的是一条前辈并无经验传授的道路。他们的脑中,常常会闪现出荒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说出“因公行贿”这样的荒唐话时,正是他们最为迷茫的时候。他们在迷茫中探索,试图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阅读《昨夜布谷》的过程,可谓酣畅淋漓。彭瑞高先生的小说语言基调,恰是来自上海的乡镇,诙谐幽默,轻松自如,却隐含沧桑与忧患。作者赋予叙述者彭永生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同时又让他保持着一名疏于为官之道的书生应有的清高和懦弱。叙述者彭永生带领读者,走进那些叫做“塔城镇”“盐户村”“青草乡”的地方,与他们一起喝本乡本土的“神仙大曲”和“加饭酒”,和他们一起吃“加一块走油肉的八宝辣酱盖浇面”,随着他们的质疑和不解,忍不住也要规劝一句:不要“犯条款”;在他们抽“人参烟”的时候,似乎也闻到了一股老玉米须的焦味儿……小说自始至终弥漫着浓厚的“大地”味道,我相信,这是作者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使然,更是彭瑞高先生曾经作为插队知青以及乡村教师、干部的生活积淀。

  彭永生从一名掏鸟蛋的顽童成长为乡官,始终对“布谷鸟”留有挥之不去的“寓言”式记忆,布谷鸟的叫声也在小说中一以贯之,类似于警钟长鸣,亦仿佛“灵魂”的召唤。书中的乡官要面对的,不再如同过去仅仅是水稻小麦的产量和牛羊鸡鸭的饲养,更多时候,他们要为乡村企业的维持和发展想办法,要为破败的乡村学校维修建设拉赞助,要为选举大会后的连任而愁肠百结,要为在上司或下属之间平衡关系而左右为难。改革开放赋予农村的土地更多新的功能,比如开发、引资、批租、建厂、建楼。耕种不再是农民的主业,如何要让血液里流淌了千年的农耕文明基因迅速适应全新的农村生活?乡官们付出了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同等的努力,然而在收获“富裕”的同时,伴随着另一些从未经验的境遇,比如烫手的巨额资金,乌纱帽的朝不保夕,突如其来的“囹圄”之灾,纯朴心灵无意识的集体腐化……当这一切发生时,布谷鸟的啼血呼唤,总会在作者的笔下一次次哀唱。

  当人们越走越远,灵魂却总会在我们身后发出召唤。我确信,那些“布谷”“布谷”的叫声,就是一次次“灵魂”的召唤。掩卷《昨夜布谷》,我不禁自问:那么,乡村的灵魂是什么?当我们身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当我们不再需要耕种,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乡村的灵魂,曾经是土地。

  在一次采风中,我见识了彭瑞高先生耿直脾气和批判意识背后的一点点浪漫。的确,文如其人,小说《昨夜布谷》,同样兼具现实主义的沉重与理想主义的浪漫。沉重,是因贯穿始终的人性探究和思想深度,是一次次勇敢地展示社会“痛点”和尖锐矛盾,揭露法、理、情的多重困境,以及难以化解的伦理悖论。然而在直面社会现实和道德拷问的同时,彭瑞高先生以其诙谐幽默的叙述方式、真实贴近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塑造,以及充沛的情感力量和人文温度,给小说沉重的基调增添了几许浪漫的亮采。

  布谷鸟总是在春天播种的季节里鸣叫,可算是农耕文明的象征。小说中的布谷鸟,就如同那些追寻理想的人们,即便濒临绝境,也从不停止鸣叫。这既是表达了作者的坚贞与乐观,亦是给了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以某种光明的意义。(薛舒)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