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康健园|脑胶质瘤翻倍生存获益,电场治疗纳入卫健委首部《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潘嘉毅     作者:潘嘉毅     编辑:金晶     2019-03-25 13:17 | |

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第三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于西安召开。国内外多位神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就脑胶质瘤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共同分享脑胶质瘤临床诊疗热点与难点,立足国际前沿交流最新诊疗理念,旨在融合国内外科研成果,推广脑胶质瘤诊疗规范,从而提升我国脑胶质瘤临床诊疗水平,切实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卫健委首部《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此规范是去年卫健委印发的18个肿瘤诊疗规范之一,旨在进一步提高相关肿瘤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努力满足患者需求,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其中,肿瘤电场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被纳入了规范,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关注。会议期间,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江涛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杨学军教授,基于诊疗规范解读,就肿瘤电场治疗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进行了沟通交流。

  高复发、高死亡,脑胶质瘤治疗亟需创新手段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为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侵袭性强、极易复发,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而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IV级)作为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占所有胶质瘤一半以上,且最具侵袭性,患者临床预后极差,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

  近年来,随着癌症防治成为国家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我国癌症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相较于其他肿瘤,脑胶质瘤的研究起步较晚,如今整体水平正在走向国际。“脑胶质瘤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中最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目前针对胶质母细胞瘤和脑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式,仍然是以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复发率接近100%,五年生存率仍不足5%,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5个月。”杨学军教授表示,“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持续不懈努力,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一直没有经临床验证有效的新手段出现,证实能够有效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在印发的《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中,肿瘤电场治疗被推荐用于新发胶质母细胞瘤(1级证据)和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2级证据),成为了此次规范的一个亮点,获得国内临床专家的较大关注。

  作为此次规范撰写的牵头人,江涛教授表示:“在规范撰写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中国患者具体国情,同时也要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治疗理念,以不断提高我们的临床诊疗水平。肿瘤电场治疗早在2013年就被美国最权威的NCCN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纳入,且近年来推荐等级不断提升,2018年最新的NCCN指南已将肿瘤电场治疗列为1类推荐,我们此次的制订,也希望我们的诊疗规范与国际接轨,让患者可以接受国际标准的治疗。”

  5年生存翻番,肿瘤电场治疗开启肿瘤治疗新纪元

  作为继手术、放疗、药物疗法之后的全新肿瘤治疗手段,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通过便携式、无创的医疗器械实施的疗法,其原理是通过低强度、中频(200 kHz)交流电场,作用于增殖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使受影响的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

  一项针对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国际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EF-14显示,与单用替莫唑胺(TMZ)化疗相比,肿瘤电场治疗与TMZ联合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患者五年总生存率由5%提升至13%,中位总生存期由16个月延长至20.9个月。该实验主要研究者、美国西北大学Robert H. Lurie综合癌症中心Roger Stupp博士曾表示,“20年前,当我开始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时,大多数患者在不到一年中死亡,几乎没有长期存活的病例。自肿瘤电场治疗与TMZ联用治疗使用后,每7名患者中就有1名生存期超过5年。”此外,肿瘤电场治疗表现出的效果与依从性密切相关,当患者每天穿戴超过22小时,五年生存率可提升至29.3%,几乎是单独使用TMZ五年总生存率的6倍。

  杨学军教授表示:“延长患者的生命,是我们脑胶质瘤治疗的攻坚战的终极目标。国家卫健委要求在肿瘤诊疗规范的制订中,要引入国内外成熟、先进的诊疗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手段,肿瘤电场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更让所有医生为之振奋的是它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也是近十年来唯一被验证可以延长患者生命的治疗方式,有望改写临床肿瘤治疗方式。”肿瘤电场治疗已先后于2011年和2015年获FDA批准,用于复发和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的治疗。

  新民晚报记者 潘嘉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