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十日谈 | 老师,凭这些被铭记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猛     编辑:王瑜明     2019-09-18 14:38 | |

又是教师节,我想起了几位老师。

一位是读师范时的“马原”老师,他教《马克思主义原理》,一门极其抽象的课程。作为公共课,大部分老师都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如果不是为了考勤,不是为了免于挂科,没有谁愿意在那空旷的大教室里忍受九十分钟的煎熬。但在那时,《马原》却是我最喜欢的课。每次上课,我都坐在第一排,仰望那个瘦削清白的面孔。

喜欢的理由是老师讲课从来不看教材,也不翻教案,那些陈旧而冰冷的理论从他薄薄的嘴唇中飘出来,就有了炫目的色彩和动人的温度。有时,需要我们圈点勾画,他竟然能准确指出是在哪一页,甚至哪一段。时至今日,对教材熟悉到这种程度的老师我没有见过第二个。

吸引我的还有他的幽默。讲量变和质变,他举起一个鲜红的大苹果,再慢慢转过去,让我们看见背面那个腐烂的坑。他的幽默十分高级,而且都和教学息息相关,绝不媚俗,我们在下面笑得前仰后合时,他却站在前面波澜不惊。

而每逢夏季,吃到汁水横流的西瓜,我都会想起一位生物老师。

在那个只有一趟平房没有围墙的乡村中学,生物课都是老师用嘴讲出来的。很少见到挂图,更不用说显微镜实验室了。大概是讲到植物细胞时,老师说液泡中含有大量的水,给我们举了好多例子。他说到西瓜,你看,吃西瓜时,我们轻轻咬一口,嘴里就有甘甜清凉的液体从舌尖缓缓流过,那是因为成熟果实的液泡中糖分较高……讲到此处,老师偶尔舔一下他红润的嘴唇,那已经不是吃西瓜的季节,看着老师生动的表情,听到那几个充满诱惑的词语,“甘甜”“清凉”“缓缓流过”,我就真的有口水不可阻挡地冒出来,再使劲咽下去,就好像自己刚刚吃过一口又红又沙的西瓜。

只凭一张嘴的生物老师能让我记住一节课,也许他的例子太恰当了,他描述得太生动了,也许是我对西瓜充满了太深的渴望。

我还想起一位初中班主任。考上高中后回去找老师盖章,第一次走进老师家。我骑自行车去的,老师诚恳地留我吃饭,无论怎么推辞都没用。师母做了一桌子菜,老师还给我倒了一杯啤酒,这是我第一次喝啤酒,也是第一次在老师家吃饭。从前高大严肃的老师此刻像一位慈祥温暖的父亲,他询问我学习和住宿的情况,回忆初中的点点滴滴……我们聊了很久,和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等回到我所居住的村子,爷爷已经立在村头等我。听说老师留我吃饭,他笑得嘴都闭不上了。

在每个人求学的经历中,可能都会有那么一位或几位老师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铭记他们?我想,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德行,二是本事。

德行,就是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好,这种好不掺杂质,不图回报,自自然然,干干净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而好到“不忍”则是德行的最高境界。

本事,是安身立命的饭碗,一个好老师至少应该具备一种看家本领,在那个学科的世界里,你有足够的积淀,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带领学生去领略它的风景,感受它的美。当然,这种本事的练成首先离不开热爱,唯有热爱,你才能发现另一个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而当你站成一座山峰的时候,就会一辈子屹立在学生心里。(张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