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李大伟:北方的人情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大伟     作者:李大伟     编辑:徐婉青     2019-11-13 16:16 | |

  冬天到北方,朔风凛凛,进屋一掀开棉帘,里面一声高喊:“呦!孩子他爸,看谁来了!”把你当个人物哄着捧着,主人从里屋掀帘出来:“啊呀、啊呀!”双手捂着你的手,来回搓、左右晃:“吃了吗?”老奶奶的话最感人:“看把孩子冻的,快给你三叔端茶哎。”那是在指挥媳妇,同时顺着孩子叫,把你的辈分抬出来了,那股热情劲儿,寒气尽失,“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冬天到北方访友,落差最大,瞬间寒暑,感受最深,鼻涕眼泪,穿孔而下,夺眶而出。

  相对而言,上海人冷,喜欢等距离,“你我”相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淡如水。在北方,讲究“咱俩谁跟谁啊”。一个“咱”,不分彼此。酒过三巡,上海人依旧一个“你”,甲方乙方,汉界楚河,仿佛鸿门宴上的汉王楚王。北方人与上海人喝酒,就称谓而言,好比热面孔贴冷屁股。时下有人自嗨式地解读:上海人理性。这话说的!理性,难道就不可以表现得更多点人情味吗?

  我,南人北相,北方朋友多,但毕竟“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人,不习惯称兄道弟,回微信,写“你”,太生分;下面加个“心”字头:“您”,总觉得有些假,不像爷们儿,嗲嗲的,礼貌有了,真情没了——假亦真来真亦假,所以干脆一概“侬”。北方人见了,知道是吴侬软语的称呼,无其他替代词可选,也就不苛求了,老北京的说法:不挑理儿了!没得挑。

  邓云乡老先生,待在上海的时间远远超过北京,但字里行间都是北京的眷念,都是北方的人情,哪怕咖啡馆的伙计:“身穿白大褂,完全是北京的老谱儿,恭恭敬敬地接进,恭恭敬敬送走。‘您来了!’‘里边请!’‘您走啦!’类似这种客气话总是不离嘴。如果小费给得少,客走了,也会埋怨;但下次来了,还是照样诚恳热情,绝不会对你有半分冷淡,这就是像‘老白干’那样醇的北京风度。”有段时间,这家店门可罗雀,掌柜欢迎熟人以半客半友的身份来多少吃点,衬托殿堂生意气氛,“我几乎三天两头去”“他家的生意转好了,我去的次数倒少了”,这就是北方的人情。

  今年上海入梅晚,一出梅,就是台风,没真正热过。能量守恒,热,转会了,送给了北京,于是网上挂出启功的条幅,题为《天真热》:“一叠手纸,九张擦汗,一张擦屎。”北京人就这么逗,俗人说段子,骂你不带脏字,你还跟着笑。雅人不避俗,如徐渭回函:“风,在戴老爷家过夏,在我家过冬。”显出世俗间的活泼。(李大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