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林风眠在南昌路生活了25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沈琦华     作者:沈琦华     编辑:蔡瑾     2019-11-20 11:15 | |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风格相结合,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他的绘画思想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深远影响,所以有人称其为“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1951年,林风眠定居上海南昌路53号,在这里生活了25年。

诗意的杭州时光

林风眠.jpg

图说:林风眠  来源:网络

  1900年11月,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一个石匠家庭,他从小就对色彩有特别浓烈的兴趣。1919年,在新式学堂美术课上显露天分的林风眠踏上轮船,赴法勤工俭学,此后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梅县。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眠在艺术的海洋中如鱼得水。1925年,林风眠携法国妻子阿丽丝回国。蔡元培推荐林风眠为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上任后,不仅带来欧洲的西洋画技巧,也重视汲取中国民间艺术精华。

  之后,林风眠到杭州筹建艺术院并任院长。杭州艺术院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独立艺术院校的开端。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董希文……林风眠直接培养出的学生撑起了现代中国美术的半壁江山。在杭州的日子,是林风眠一生中最诗意的时光。他在玉泉道设计建造了一幢二层小楼,一楼是林风眠和妻子、女儿的卧室;二楼是画室,他常在此通宵创作。园内遍植梅、桂、梧桐等。小楼如今是林风眠故居,吴冠中为老师的故居题写了匾额。

独居的上海日子

466561585.jpg

图说:南昌路53号  新民晚报记者 蔡瑾 摄

  相对于林风眠杭州的居所,他的上海故居显得非常低调。南昌路53号是一幢红砖二层小楼,林风眠在这里生活了25年。

  1951年,林风眠辞去美术学院的教授职务来到上海,以卖画和教画为生。刚开始时,整幢小楼由他家居住,二楼是卧室和画室,一楼是客厅和厨房。1955年,林风眠的法国夫人带着孩子去了巴西,林风眠则留了下来。于是他退租了一楼,自己一个人蜗居二楼。

  据说,林风眠烧得一手好菜,最擅长的是梅干菜烧肉,常常一煮一大锅,配稀饭连吃好几天。电影明星王丹凤和丈夫柳和清住在附近,柳和清常来林家做客,林风眠请他吃梅干菜烧肉时曾特别透露,烧菜秘诀在于他的独家酱汁:酱油加上白糖、生姜,煮沸后冷却。后来,柳和清开了一家素菜馆,用的酱油就是林风眠传授的配方。70多岁时,林风眠离开上海去巴西探亲,之后定居香港。临行前,他把很多画作赠予朋友,好友巴金收到的是一幅《鹭鸶图》,这幅画至今挂在上海武康路巴金故居的客厅中。

  1991年8月12日,林风眠在香港去世。2013年1月,林风眠的墓地迁移至上海青浦区人文纪念公园的枕霞园。林风眠的墓地由一块汉白玉墓碑和一块黑色花岗岩墓志铭构成,旁植翠竹,与著名广东籍画家关良、林风眠学生席素华夫妇的墓地紧紧相邻。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