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新冠疫情之下,心理健康至上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潘嘉毅     编辑:潘嘉毅     2020-10-18 17:05 | |

精神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新冠疫情的暴发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备受关注。作为“健康中国2030”行动中规定的15个专项行动之一,“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识别、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全社会要提高对抑郁症、焦虑症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疾病筛查、评估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疾病干预。

我国一项5万余名居民参与的线上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中国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发病率高达30%。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伊始,本身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越来越多的正常人由于健康问题、居家隔离、社交距离等因素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困惑、愤怒,重则出现应激症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调查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的发生率分别为75%、71%、68%和71%。另外,疫情对老年人群的精神心理状况影响较大,一方面疫情带来的应激、隔离措施导致的压力、缺乏支持等,可能是老年人群精神压力的来源;另一方面,老年人通常合并慢性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慢阻肺、慢性肾病,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更高。因而,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水平,提升精神疾病早期诊断和标准化治疗能力,刻不容缓。

陆林教授指出,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往往讳疾忌医,不愿意寻求专业帮助,害怕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这非常不利于患者就医和康复。患者及其家人期待拥有一个由各方携手创造、人人都积极投身于心理健康支持与促进的社会环境。

抑郁症防治需要包括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提高公众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探索先进的治疗模式,引进创新的治疗方案,构建精神卫生专科医联体和联盟,共同营造关爱和接纳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

(潘嘉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