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上有教人识破作弊电子秤的文章,读之很开眼,原来市场上电子秤使手段、乱来来的花样经这么多!再读文章“支招”,也似有些针对性,必要时可一试。但读完似又总觉得文章没有做完,让读者不够过瘾,美中不足,缺了至关重要的一只角。此“角”者,秤之执掌人也。
我常去商店、菜场等处购物,遭作弊秤“弄松”的不快事。买带鱼两条缺秤二两,公平秤说话了,前去交涉。业主拿过鱼往身后一扔,“不卖!”凶吧?只得悉听尊便。买玉米粉,门口付账,发觉单价即兴“上浮”二角多,提出质疑,老板不致歉意,反一脸不悦,“不是诚心的”,振振有词,喉咙崩响,仿佛道理还全捏在他手里。至于东西连皮秤、盒子也卖熟肉价;一公斤五六元的西瓜,打个零点零几元之类……似乎现在“通行”,仿佛约定俗成。
最让人看不懂、想不通的,每回遇上此等窝心憋屈之事,周围目击者,不仅装傻不出声、无人说句公道话,相反“算了算了”“喔唷二三角洋钿”,轻飘飘一言又添一脸不屑。分明是责我太顶真、太刻板、太“小儿科”、太过于斤斤计较了。如此,反弄得我一阵胸闷。即便后来短缺的铜钿银子悉数补回了,可仍有属于我的时间损失和精神损失啊!
经商,总要赚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守规矩,瞎来来,总归不行。账弄错了,说声抱歉、纠正便是。如果真是故意在秤上做手脚,那是背离经商道德的行为,人所不齿。不明事理、瞎帮腔,那是不作兴的。黑白曲折是非,总该分辨清楚,这也是起码的。
秤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尖端的科技成果,也全是由人研制出来、又全然为人所操控的。对于五花八门的电子秤整治,我只想说,治标更须治本,既要管秤,更须管人。用黑秤,就处罚、收秤。情节恶劣又屡教不改者,得“清”出市场,不姑息。如此严明纪律,试看有谁还敢斗胆悖行?(章胜利)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