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芒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韩可胜     编辑:钱卫     2021-06-04 16:19 | |

  明日芒种,意味着农业生产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芒”的意思并不复杂,字典上的解释是:“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但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字,如果只会抠字眼,“芒种”就是一笔糊涂账。

  儒家经典《周礼》说:“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儒学大师郑玄解释,“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显然,“芒种”是名词,稻麦的意思。如果引申为动词,就是种稻种麦的意思。很多人就不理解了,麦有芒,但芒种的时候不是种麦子而是割麦子。水稻倒是这时候种,但稻子的芒很短,或者说几乎没有芒,只有“针尖对麦芒”,有谁听说过“针尖对稻芒”?所以很多人肚子里有些疑虑,“芒种”这个名字是不是取错了。

  其实,“芒种”作为一个节气名称,“芒”是广义的,涵盖了稻和麦;“种”也是广义的,涵盖了收和栽。“芒种”意味着稻和麦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古人取名字是极其慎重的,尤其是给永恒的时间取名字,“芒种”的取名,体现了古人的大局观、整体观。

  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人就解释为“忙种”,这就有些扯,“忙”“芒”同音,但是两个字,没有见过它们在其他场合通用过。但是,“忙”确实是这个季节的特征。忙什么呢?忙着割麦子,忙着栽水稻,都是事关饭碗的大事。

  先说割麦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做陕西周至县尉时写下《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男女老小都出来割麦子、拾麦穗了。白居易面对百姓生活的艰辛,对自己不事农业生产但仍能丰衣足食感到愧疚——比起李杜,白居易的一生是幸福的,“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的他,始终体谅着底层的老百姓。艺术家有没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是伟大和平凡的分水岭。

  然后是插秧。不同的地方插秧有早有晚,同一个地方插秧也有早有晚。但差不多都在晚春到芒种之间。“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南宋诗人虞似良写的是春天插秧,因为题目叫《横溪堂春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南宋诗人翁卷写的是农历四月插秧,因为题目就叫《乡村四月》。而同是南宋诗人,陆游《时雨》则明明白白写的是芒种插秧:“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割麦子辛苦,插秧更辛苦。有过经验的人都知道,插秧是最苦最累的体力活,没有之一。长时间站在水田里,弯着腰,一手拿着秧苗,一手分成一小撮,一撮一撮插进田里,竖成列,横成行。不一会儿,腰就累得受不了。更何况,还有背上的骄阳,水里的蚂蟥——这家伙叮在腿上,拼命地吸血,即便扯下来,也像在腿上打了一个洞一样,半天血流不止。

  然而,写插秧的诗歌,都有田园牧歌式的宁静,都写得最有诗情画意,并不是诗人不知稼穑之艰辛。是因为这个季节很累,很辛苦,却也很美,很幸福,田野上每一棵秧苗,都是美好的希望。所以,再苦再累也不抱怨!事实上,在我老家皖西南山区,插秧是一年之中最开心的事情,那种发自肺腑的开心,不亚于秋收。秋天收获的是喜悦,春夏播种的是希望。

  二十四节气中,“芒种”和“谷雨”的命名直接与粮食有关。而粮食,从来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不管是农耕社会,还是工业社会,或是信息化社会,粮食都是根本。“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一定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文件;所以,为了农业补贴,大国之间经常闹得不可开交;所以,国士袁隆平先生的远行,激发起全民的哀惋之情。(韩可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