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十日谈|稻米飘香深山坞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宝发     编辑:钱卫     2021-11-20 09:04 | |

  那年,在祖国东北边陲的高山峻岭间,我们吃上了亲手试种的水稻。

  这是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1971年秋,阳光灿烂,在吉林延边珲春县敬信公社小盘岭大队新开的稻田里,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集体户贫下中农户长朴万吉和上海知青黄德勤、祝亚男、王绮媛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扬花结穗的水稻,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1969年3月初春,17名上海知青乘火车、坐汽车,四天三夜,日夜兼程来到小盘岭大队插队落户。

  这里地处祖国东北边陲,高山峻岭,森林密布,都是山坡地和石头地,一年之中大半冰天雪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当地农民祖祖辈辈在这种植玉米、大豆,从来没种过水稻,吃惯了粗粮、杂粮。上海知青下乡到这儿吃不惯杂粮,不由得萌发要种水稻吃大米饭的念头,上海知青的建议得到大队党支部的支持。第二年开春,大队选择一块靠近小盘岭公路旁山脚下的水泡地作为种植水稻的试验田。这是一块石头多、土层薄、比较潮湿的山坡地,改种水稻后,亟需捡石头填补腐殖土。

  当时,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这块水泡地面上还积有一层薄冰。上海知青下乡不久,还没带雨鞋,大多光着脚下去捡石头,一阵寒颤袭来,顿感脚底透凉,寒彻心扉。可是,他们咬牙坚持着。不少女知青将捡出的石头放到箩筐里,手扶头顶运了出去。男知青们赶着牛车不停地从山脚边拉来黑色的腐殖土,铺在水泡地里,改良土壤。然而,初种水稻,缺乏经验,将成筐的稻谷浸泡水后,发了芽,直接放到平整过的水泡子稻田里,因铺在石头地的腐殖土太少,水顺着石头缝隙流掉了,结果只长苗,不结穗,颗粒无收。

  大队党支部认真吸取教训,登门邀请县水利局、县科技局的技术员到现场指导,解决水源不足、水温较低、培育秧苗等问题,再次试种水稻。

  1970年秋收后,县水利局派了技术员到东沟现场测绘,制定了工程规划,兴起了开挖引水渠、引水下山的农田基本建设热潮。知青们一起出工,女知青张振东在开挖引水渠中带头挥起了铁镐,一不小心,溅起了小石粒竟打在了自己的额头上,头破血流,但她轻伤不下火线。在她带动下,短短一个多月,大家一起开挖了一条二三里长的引水渠。

  第二年春天,县里的科技人员上门指导,精心育苗,山坡地里选了一块试验田,在垄沟里竖立了牌子,搭起了塑料棚,物色了五个农民,配合科技人员进行育苗试验。集体户女知青王绮媛是其中一位。从此,她每天起早贪黑,钻进塑料棚里,观察秧苗长势,寻找适应秧苗生长的温度、水温。后来,水稻秧苗从试验田成功移栽到大田。在大家努力下,采取了多采光、用黄粘土堵塞石头地缝隙漏水,以及在引水渠上铺设塑料薄膜,保持水温等措施,较好解决了小盘岭地区面临的无霜期短、日照少(年日照仅120天)、地里石头多、易渗水,以及水温低等难题,确保了水稻顺利生长。

  1971年10月18日,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狂风暴雪一下把挺立的稻穗刮得东倒西歪。这时大伙穿着雨披,冒着风雪,冲了出去,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很快割下一亩半的水稻,从雪地里将丰硕成果抢收到手。

  当大队将收获的大米分到家家户户时,二三十户人家立即烧火做饭,竖立的烟囱上空顿时炊烟袅袅,稻米飘香深山坞中,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试种水稻终于成功了,我们吃到大米饭了。”知青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这是小盘岭大队农民和上海知青一起创造的奇迹,填补了高寒山区种植水稻成功的空白。1972年,《延边日报》《吉林日报》先后报道了他们的事迹。(王宝发)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