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来自上海中山医院的21堂生命教育课,愿你在不确定性中保持理性,大步向前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欣文     编辑:郭影     2021-11-20 16:54 | |

《人间值得:来自上海中山医院的二十一堂生命教育课》新近出版。这本书由朱畴文、罗哲等25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成员共同撰写。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以生命教育课的形式,通过二十一个“人生关键词”,从医生的亲身经历多维度解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告诉读者在面临人生重大考验时,应当如何看待疾病和变故、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与心情、如何始终抱有对生命的热情与希望。(欣文)


【序跋精粹抢鲜读】

序一

汪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自 2020 年 2 月 7 日出征武汉,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按照“支部建在前线,党员攻坚在一线”的工作部署,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带领医疗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心理恐惧,很快适应了武汉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顺利开展各项临床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向党和国家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对这场疫情大考触发的关于人生、信仰、责任等主题的终极拷问,引向知识、肉体与精神等无尽的对话。这本书,可谓是上海整建制出征的第一支医疗队在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后,沉静积淀的 21 节“生命教育课”。在这里,我们能感受信仰和坚持的力量,思考责任和情怀的内涵,体悟远行和志向的担当,读懂信任和榜样的意义,明晰专业和执着的重要。这 21 节课还蕴含着青春的活力,亲情的浓厚,艺术的气息……翻开书卷,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在感同身受后,寻找到心中的“诗与远方”。

医者,不负医学初心、肩负医学使命,坚守本职岗位,在临床工作中,建立制度,优化流程,将“安全、细致、规范”的救治原则贯穿于医护整体工作当中,用行动捍卫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这场抗“疫”斗争的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你!

2021年8月


序二

王玉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院长)

2020 年辞旧迎新之际,本来是满怀希望、阖家欢乐的时刻,人们哪里知道一场新出现的传染病已经在暗中酝酿。这个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命名为 COVID-19。它因为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和致病力强的特点,很快就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给人们的生命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疫战争从此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大家摩拳擦掌,积极准备投入战斗。2020 年 2 月 7 日,受上级委派、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组织的援鄂国家医疗队抵达武汉,整体管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医疗队于 4 月 1 日圆满完成任务返回上海,历时 55天。这是队员们前所未有的 55 天,这是不能忘却的 55 天。

最近,我的年轻同事、医疗队的领队朱畴文和队长罗哲告诉我,队员们写了二十一篇文章集结成《人间值得——来自上海中山医院的二十一堂生命教育课》一书,希望我看一看以后写几句话。我知道,朱畴文临床和管理兼备,罗哲则是医院第一位毕业以后就选择重症医学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医师。医院在紧急时刻派他们作为医疗队的负责人是知人善任的选择。

我很感谢他们的信任,但是写序言的请求也令我忐忑不安。这支在危难中组织的坚强队伍的成员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年龄最大的比我年轻 20 岁,最小的比我年轻 50岁。按照眼下相差 5 岁一个“代沟”的算法,我和这群年轻人整整跨了十个“代沟”。我怕自己听不懂他们的词汇和语言、看不懂他们的文章、不理解他们表达的思想,不禁为能否完成这个任务而忐忑。

我做好了接受一枚“集束催泪弹”的思想准备。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些凝聚着汗水和泪水的文字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部厚重的“沉思录”。

这场战役中,医护工作者是冲在最前线的人。虽然治病救人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新的疫情显然是新的挑战。疫情不仅考验着他们的经验和技术,更考验着心态

和决断。在自身安危也处于危险之中、在条件有限而需求无数的情况下、在巨大的压力和无穷的未知中,他们该如何保持冷静、正确抉择、无愧于誓言?他们有时会迷惑、恐惧、会失落、会愤怒、会痛苦、还可能想到退缩,他们最终又是怎样坚持下来,而且首战告捷的?在直接面对生死以后,他们又会对生命的意义产生哪些新的体会? 本书给出了来自新一代医务工作者的明确答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者并没有沉浸在回忆和歌颂前线工作者们感人事迹之中,更没有满足于赞扬声中,而是代表 136 位医疗队员用多种形式分享他们对生命意义、医学使命的感悟;对职业生涯、专业与责任的冷静反思;对感性与理性、情怀与坚持、家庭与情感、个人与社会的深沉思考。他们无论在日常还是疫情中都在积极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他们感动了患者,也被患者感动着;他们挽救了生命,也被生命的力量所鼓舞。请看作者的深刻认识:“我也在问自己,到底是谁在抗疫,只是我们这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吗?好像不是!流行病的控制,从来不是几个医护人员的精湛技术能解决的”“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是做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整个国家贡献力量,就是英雄!”他们认识到没有国家采取全面有力的抗疫措施,没有各行各业和所有居民的理解、支持和辛勤劳动,只靠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不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我们看到,优良传统在发扬,美好的品德在传承,医疗事业在不断地进步。前两年不知道从哪里发出一个“大问号”,说是将来我们老了,谁给我们看病?我看这种悲观的叹息大可不必,本书明确地回答了这个疑问: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作为一个工作了一辈子的医务工作者对此完全抱有乐观态度。

我们希望,这二十一堂生命教育课能帮助人们“认识生命之真,实践生命之善,创造生命之美”;能给那些还在疾病中挣扎、努力着的人们一些鼓励和希望;也让迷茫着的青年医护同行们重拾信心。我们相信,疫情的阴霾终究会散去,生活必定重回平静。为之奋斗的人们的所有汗水和泪水都会浓缩成四个字:人间,值得!

2021年9月


后记

罗哲(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心脏大血管重症亚专科主任、中山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队长、重症医学主任医师)

2020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尤其是对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许多医护人员而言更是如此。在这一年里,我成为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领队员们亲临武汉第一线,与新冠疫情作斗争,争分夺秒,抢救回一位位患者的生命。同时,这场经历也让我们开始回顾自己多年的从医生涯,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我想,这些珍贵的记忆,不止留存在每一位队员的心中,也值得用文字书写和记录下来,从医师的角度给大众提供一些面对生死、面对疾病的感悟与建议。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结识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王为松社长,王社长提议,我们可以策划出版一本中山医院的“生命教育课”,随后由朱畴文院长领衔,共组织了25位医护人员(也是此次援鄂医疗队的成员们),选择不同的“关键词”,由自身从医经历出发,写下了这21堂生命教育课。

这些医护人员来自各个不同的科室,有重症医学科,有急诊科,有呼吸科,有心内科,有手术室护士,也有医院的行政人员……他们的经历不同,关注的角度也各有特色。不仅有“敬畏”“信仰”“理性”等较为宏大的命题,也包含了“家庭”“热情”“青春”等立足于自身的思索,还有从自己的兴趣、特长出发写下的“绘画”“音乐”“诗歌”等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字。虽然许多医生平常并不擅长写作,但这本书中的每一笔,都是我们身处一线所面对的最真实、最动人的感悟。

在正文前的彩插中,我们首先放上了那张著名的“落日余晖”照片,而后又加入了我们在武汉一起拼搏,一起战斗,一起在东湖骑行与欢笑的合影。在许多人看来,疾病与死亡或许是沉重的事,但我们更想要从这本书中传达的是生活里永恒不灭的爱与希望,无论是医生,是患者,是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应保有一些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正如海子的诗歌中所言,“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感谢中山医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在百忙之中对我们这本书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全体队员的付出, 也感谢学林出版社的编辑团队,为这本书的最终出版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

希望这本小书能带给大家一些关于生命、生活的思考,在不断变化的人生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关键词”。

2021年9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