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在今年入伏之前,终于让每个宿舍都有了空调,这着实是给外地留校学生的最大福利。不过,有这么一些同学放弃凉爽,在烈日炎炎下汗流浃背地穿梭在上海逼仄的小弄堂里——上师大一个“老城厢口述项目”在暑假启动,项目组的王言言和她的研究生同学们,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认识上海、体验上海,收获了新知,也感受了老上海的温情。
图说:王言言(中)与同学一起走访老城厢
北方女孩的江南梦
王言言的名字和她的性格颇有差距,她并不善言辞,显得有点腼腆。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来上海读研,这个90后女孩儿才慢慢打开话匣。“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而且发展速度特别快,感觉是一个走在中国前端的城市,我特别想去看看。”就像所有对自己人生有着强烈使命感的农村女孩一样,王言言也想到大城市去,看看命运之神会不会给自己另一种可能。另一方面,和很多北方女孩一样,王言言从小到大生活、读书的地方都是北方。但对于这位热爱文科的女孩来讲,烟雨江南永远都是她灵魂深处的某种召唤。
来上海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考研失利后,一向温和的父亲把她叫到屋里,严肃地告诉她:“你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失败了,你就老实呆在家里吧。”王言言说当时自己压力真是太大了。“幸好我最后被上海师范大学录取了,不然就尴尬了。”
2017年9月,她满心激动来到上海师范大学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说真的,来上海之前,我真的担心自己是从小地方来的,会被人看不起。”王言言笑着说,“所以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她是一个带着北方气息的上海女子。第一次见面她就告诉我,上海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它的包容。出身不重要,只要努力,只要有梦想,上海都会给你机会。”
初入项目组的挑战
今年3月,王言言的导师承担了黄浦区文化局的一个老城厢口述项目。谈及项目初衷,王言言坦率地说,一开始自己连老城厢是什么都不知道。“老城厢是上海之根,这个项目主要是想通过对老城厢原住民及相关知情老人的口述,寻找和记录下即将消失的老城厢重点文物的记忆,还原老城厢历史文化的原貌。”
“你知道我参加项目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吗?是不会问问题。”王言言说。口述正成为越来越广泛使用的调研方式。但好的口述者却需要天生的敏锐和后天的努力。尽管在项目开始前,导师已经给大家做了口述访谈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可真正到实战时,才知道随便一句寒暄、随口一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我第一个独立完成的访谈,是采访了解商船会馆现状的一位居委主任,当老师告诉我这个访谈要我独立完成时,我当时嘴上虽然淡定地说可以,但内心不知道有多紧张。”
对于不善言谈的她来说,和陌生人多说几句话都是个问题,“导师鼓励我要做个‘问题宝宝’,我就在脑海里想各种问题,后来我发现提问要在了解文献的基础上,我又把所有有关商船会馆的资料都找了一遍,并列了访谈提纲。”
问题接踵而至,她还要学会和人寒暄。她觉得上海话可能会比较亲切,就经常到楼下和宿管阿姨闲聊,一来锻炼交流能力,二来也可以让阿姨教她几句上海话。“侬好,阿拉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侬高寿啊?一眼阿看伐册(一点也看不出来)。”她一本正经地炫耀她学到的第一句上海话,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横冲直撞”老城厢
三伏天很快就来了,口述项目也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王言言还清晰地记得,那个中午,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此起彼伏的蝉鸣叫得人心烦意乱,她和同学一伙人背着器材,坐着地铁,穿过高楼大厦,到达了一个跟他们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逼仄的弄堂,低矮古老的楼房,随处摆放的垃圾桶,经过时还能闻到饭菜腐烂的臭味。“巨大的落差感带给我们强烈的冲击,有同学觉得这种地方有什么好保存的,为什么不直接拆掉?”王言言说,“我当时没注意这些,我将石库门指给大家看,还有这些江南水乡风格的小瓦房、四合院,中西合璧的小洋楼,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城厢的特色,渐渐忘却了周边的环境。”
项目组先在文庙访谈了已届古稀之年的黄浦区文化局原局长吴荣光先生。吴老告诉他们:“文庙在几十年前可不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当时乱七八糟,少体校游泳池、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干部办公室都在这里。外边还有花鸟市场,几十个摊位乱摆一气。”他当时特别生气。后来当了局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抢修文庙。但是困难重重,把办公人员、健身老人请出去,让花鸟市场搬迁,谈何容易。“但是你如果不抢修,过几年就荡然无存了。”
王言言说,她真的很钦佩吴老,这次访谈让她感觉到自己参与的项目的价值,老城厢需要有像吴老这样有远见的人。
之后项目组又拜访了一代船王郁松年的后人郁树湄老人,大家都叫她郁老太。郁老太已到耄耋之年,走路颤颤巍巍。“我们很庆幸能见到郁老太,名门望族的后代,身上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郁老太现在仍住在郁家大院,她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郁家大院。她担心之后住宅会被变卖,被破坏,期待着政府可以出面,把郁家大院好好保护起来。”
讲到世春堂之行,王言言说,这是一次传统艺术的洗礼。豫园书画院的院长林嗣琪老人收藏了很多文人墨宝,他自己也画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当老先生打开那幅书画院同人在世春堂大殿里画的二十几米长画卷时,我们惊呆了。笔墨横姿,苍劲有力,山清水秀,云雾缭绕,花鸟虫鱼,栩栩如生。真的是艺术。”王言言感慨,这些历史文物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值得保护和保存。
破落街巷里的温情
时光飞快,7月转瞬即逝。王言言回首这段日子,老城厢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侬好,小姑娘!大热天的,辛苦了。”受访老人的声声问候,还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忙碌着给他们开空调、端水,这些熟悉的场景是这个夏天最令人难忘的回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居委会的一个小哥哥,特别暖心。那次我们采访老城厢的盛祥宝老人,老人只会讲上海话,小哥哥全程跟着帮我们翻译,到最后我们送老人出门,老人还拉着我们在太阳底下跟我们讲徐光启祠堂,小哥哥也跟着在太阳底下,汗流浃背,真的让我们很感动。”
“还有一次,”这个小姑娘的话匣子似乎完全打开了,“天气很热,我们到路边水果摊买了个西瓜给受访老人解渴消暑,可老人看见之后,硬拉着我们回去退掉。嘴里还嘟囔着,买这个干啥呀,乱花钱。”
“说到暖心,我必须要提一下林嗣琪老人。”王言言说,那次在豫园书画院访谈林先生,因为书画院也是世春堂的一部分,所以没有空调。林老先生怕同学们热,搬来台风扇给大家吹,而老人自己拿扇子扇扇,还拿毛巾不停擦汗。这一切,让王言言他们觉得,这个暑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文作者 桃霏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