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侨梁 > 正文

“留德华”的20年,你遇见了什么?

来源:综合     作者:姚鑫     编辑:梅璎迪     2020-01-14 15:20 | |

20年间的德国,从外表看来变化不大, 20年间的“留德华”(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的生活,平凡朴实却又跌宕起伏。

从起初,为了留下不断挣扎,到如今,一毕业就迫不及待回国。

留学不再只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而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 不只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更是为了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2000年 留德热潮

以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都是公派留学,千禧年前后,大量中国留学生涌向德国,掀起了一波留德热潮。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低学费教育十分诱人。除了低负担的入学费用,德国先进的科技水平、传统的欧洲文明和高水平的福利政策都是长期以来吸引人的优势所在。

2001年 APS审核

由于此前大量的中国学生涌入德国,为了防止国外学生的材料作假,APS审核部成立,当时只需要提交材料即可。但后来,德国发现中国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毕业率不高,因此审核部提高了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在德国按时毕业。

2002年 欧元启用,告别马克

2001年12月31日,是马克(D-Mark)(1948年-2002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在德国流通的最后一天, 2002年1月1日起德国正式启动欧元,如今欧元兑马克的官方汇率依旧是当时的1:1.95583。

据德意志银行官方报道,在2019年仍有约八千两百多万的马克被兑换成欧元。如今在市面上仍有马克在流通,例如C&A在2018年的圣诞节期间支持顾客用马克支付。

中德学历开始互认

2002年中德两国签订《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这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协定,是中国与外国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突破性进展。西方发达国家正式承认中国学历学位体系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中国已经获得学位的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入德国大学继续深造提供了新的可能。

2003年 Sars危机,远方牵挂

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Sars开始在世界多个国家、地区蔓延。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都成为Sars重灾区,北京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疫区内近乎全面隔离。但当时,通讯网络还没有那么发达,留学生得到的信息有限,对家里十分挂心。

2004年 中德关系再次升温

2004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德国,双方宣布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建立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这些合作机制为在德留学生的当下以及日后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

2005年 默克尔时代到来

自2005年11月任总理以来,默克尔就非常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次年,默克尔总理开启访华之旅,至2019年默克尔已访华12次。除北京外,她在中国其他城市都留下过足迹。德媒《明镜》在线的记者评论:默克尔对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对中国那么关注。

在她执政期间,中德关系不断走高,因此她成为了深受中国人喜爱的“老朋友”。

2006年 精英大学计划

2006年起,德国大学开启精英大学计划。此前德国大学没有排名,所以在德国读哪所大学差别不大。但精英大学的称号不是终身制,大致5-7年即重新评选一次。

2007年 《东西相遇》绘本引起热议

2007年设计师刘扬出版的《东西相遇》一书,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这一系列作品也曾受邀在德国外交部展出。《东西相遇》是刘扬在中德两国各生活13年后的创作成果。德中两个社会的细节,文化的理解描绘引起留德学生的共鸣,也引起了中国读者对德国日常文化的兴趣。通过对比,两个社会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对方,反思自己。

2008年 北京奥运,"中国热"强势来袭

2008年夏季奥运给德国带来了一阵“中国热”,德国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也更加多元化。加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德国编辑部对中国的兴趣更大了,对中国报道的题材更广泛了。报道中引用、采访的信息源也更加丰富。

人民币兑欧汇率历史冲顶

同年,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1:11,达到德国使用欧元历史以来最高点(如今只有1:7.79左右)。

2009年 微博出现,世界扁平

新浪微博一出现就保持着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都用微博记录自己在德生活,与家人朋友即时分享海外新鲜趣事,同时也能马上了解到国内亲朋好友的生活。国内国外双向互联互动,距离由此拉进,平行世界由此展开。

2010年 德国大学学制改革, diplom时代谢幕

2010年德国高等院校抛弃旧学制,全面实施“博洛尼亚进程”。德国大学的传统学制没有本科学位,只有Diplom和Magister,可理解为本硕连读。随着各国文化的碰撞融合,德国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德国的教育体制急需和国际接轨,于是Bachelor(本科)和Master(硕士)学制便出现了。

2011年 微信出现,生活巨变

全新社交媒介时代到来,微信的出现改变了“留德华”的生活。与以往相比,“留德华”们用传统的Email、长途电话卡、IP电话、QQ视频以及Facetime即时视频通话等与国内的家人朋友联系,微信的出现让留德学生们与家的距离更近,不再会有和家人好友身处“两个世界”的孤独感,存在的仅仅是时差的现实。

2012年 反日游行

日本政府宣布将中国钓鱼岛国有化惹怒中国人民,在德留学生也积极响应第一次走上街头加入反日游行,反对日本私占中国领土,中国人内心的声音这一次释放。

“留德华”圈买房热潮

这一年,“留德华”们买房热潮兴起。欧洲债务危机过后的几年,早一批就读Diplom毕业并留在德国的人们开始买房定居。虽然欧元贬值、银行贷款利率创新低等都是推动买房的好时机,但是更多成家立业的“留德华”们买房的重要因素,则是为了给自己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条件。

2013年 德国居留改革,永居更轻松

2013年8月德国居留法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留德华”们关心的永居在这一年得到了改变。与以往获得德国永久居留的条件(5年)不同,极大减少了申请永久居留需要的时间。在德国或欧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们,毕业后在这里工作满两年,便可申请德国永居,这一举措也让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愿意来到德国学习就业。

2014年 德国学费全面取消

自2014年冬季学期开始,德国16个联邦州所有公立大学全面取消学费,入读仅需每个学期缴纳少量注册费,且注册费中包含了学生车票,学生可免费乘坐所在地区交通工具。而好景不长,2017年冬季学期,德国巴符州又重新开始向非欧盟国家大学生征收每学期大约1500欧元的学费。大学学费要不要征收再次成为争议焦点。

世界杯夺冠,德国民族热情增强

2014全德国为之骄傲的便是德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巴西世界杯上1比0战胜阿根廷夺得冠军,马里奥·格策第113分钟的绝杀,成为经典。也正是这次荣誉后,越来越多地看到德国人开始挂起自家国旗,开始流露出那份“德意志爱国情”( 而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如“原罪”等,德国人很内敛,内心不张扬)。

2015年 难民危机

2015年难民危机到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年度记者会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安定的环境里,我们中的大多数没有经历过精疲力竭、充满恐惧的感觉。"她表示接纳这些难民是"国家的任务",并强调:"我们能做到!(wir schaffen das)"后来,这句话经常被引用、讨论甚至批评。

这一年,数以万计的难民来到德国寻求庇护。有人说这是一个引起德国社会意见极端分化的年份。2015这一年对德国来讲,影响深远。

2016年 恐袭阴霾

2016年德国恐袭事件不断扩散。欧洲陷入恐袭阴霾,整年惶恐不安。柏林圣诞市场卡车袭击案震惊世界,德国成为恐怖分子觊觎的目标,“留德华”们也在这一年切身感受到,德国社会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2017年 习近平访德,开启“熊猫外交”

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并出席汉堡G20峰会,当年的“熊猫外交”让人印象深刻。大熊猫“梦梦”“娇庆”首度亮相柏林动物园。熊猫的到来也预示着中德关系的紧密。2019年,大熊猫则顺利产下两只双胞胎,分别取名“梦想”和“梦圆“!两个新名字意味着“美梦成真”,寄托了对于中德两国友谊的美好祝愿。

2018年 留学井喷,归国热潮却兴起

近十年来,中国人出国留学呈现井喷态势。2018年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5万大关,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2018年,在德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达到三万七千人,约占德国外国留学生的13.2%。

2018年在所有外国留学生群体中,“留德华”们的毕业率达到了84%,辍学率也仅有16%,远低于本土学生和其他国家留学生。这样的数据背后体现出的是来德中国学生一如既往的刻苦与努力。

这一年,“归国潮”兴起,越来越多的留德学生毕业选择回国找工作发展。根据相关数据,2018年56%的外国留学生毕业选择离开德国,其中中国留学生比例高达80%左右。探究“归国潮”趋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行业繁荣以及市场的巨大吸引力是重要原因。当然新一代留学群体大多为独生子女,家人也成为他们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9年 华为5G牵动人心

2019年,华为5G事件成为这一年所有“留德华”们的关注焦点。华为在德国的发展以及非议,也让“留德华”们感受到中国科技的领先与卓越。从默克尔力挺华为,不排除华为参与德国5G建设到部分议员反对华为,反反复复。华为在德国的不确定命运依然延续,牵动着每个“留德华”们的心。

2020年 高考成绩承认,留德低龄化

2020年,默克尔执政进入最后两年,后默克尔时代开启。而就在今年,又一项针对中国留学生的重大改革将要实行。2020年起,德国承认中国高考成绩,即中国高中毕业生可以凭借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德国大学本科,不再需要像之前先在国内大学入学注册。新的一轮年轻化留德热潮将要来临。

姚鑫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