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素,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
另一个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
中医认为,女性身体属寒凉体质,子宫是女人身体里最怕冷的地方,所谓宫寒,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并不是说子宫腔内的温度低,而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子宫及其相关功能呈一种低下的状态。宫寒的原因主要与体质、饮食生冷、肾阳虚等有关。
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较寒,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热。寒性体质大多由后天因素造成,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过劳或易怒损伤身体阳气…… 这些是让身体偏寒的常见原因。
在中医理论中,女性体质属阴,因此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冷饮、冰茶、瓜果等寒凉之物也不可以贪多,更何况那些一年四季喜食冷饮的人。吃了过多寒凉、生冷的食物后,这些食物进入体内会消耗阳气,导致寒邪内生。女性切忌恣食生冷寒凉食物,血之运行,贵在按时满盈,经候如常,则能摄精成孕。
若女性素来体质虚寒,再加上经前、经期不注意保暖、贪食冷饮,可使胞宫受寒、寒凝血瘀,不利于盆腔血液循环,导致卵巢功能紊乱,从而发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痛经,甚至不孕。妇科疾病虽不像哮喘、冻疮等好发于冬天,但是上述妇科疾病与哮喘、冻疮一样往往与受寒或者体质虚寒有关,也属“冬病”。
宫寒的女性怕冷,经常手足冰冷。如果你也有这些症状,不必紧张。因为在中医传统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疗法——冬病夏治,可以在夏日医治冬病宿疾,让你的“冬天”恢复温暖。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导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独到效果。比如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产后身痛等,通过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瘀,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慢性妇科疾病的康复。
在进行冬病夏治之外,平时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在三伏天同样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坚持不懈,方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禁食生冷食物。冷饮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不易向外发散,影响治疗效果。
2、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鱼、虾等海鲜(发物)和油腻的食品。
3、如敷贴膏药以后最好不去空调房。因为身体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
4、保持情绪乐观。情志因素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夏季炎热,更易烦躁,因此,一定要有意识地克制不良情绪。
5、保证睡眠的充足。
6、坚持适度的锻炼。适度的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能力,还可鼓舞阳气的升发、增加汗液的排泄,利于祛除体内滞留的寒气。(本文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赵莉副主任医师)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