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左妍 通讯员 马璐璐)清晨5时多,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普陀区中心医院康复科医生赵大鹏的微信群里,不断有同事“点名”和“报到”。每天,他们都赶在气温升高前,到医院的凉棚里给病人拔火罐、做艾灸。尽管做了一系列防暑措施,在室外工作的他们依然汗流浃背,都像从水里刚捞上来一样。
陈梦泽摄(下同)
今天上午7时,普陀区中心医院的几个蓝色凉棚里,上百名患者排起长队。其实1小时前,康复科的医生就已到齐,陆续把火罐、艾条、消毒好的针具搬下来,还有专门为晕针、突发状况准备的氧气枕和抢救药具。还未开诊,医生已汗珠滚落。
这个天,在室外站几分钟就吃不消,更不要说一直忙着给病人做治疗了。赵医生从上到下湿透,衣服贴上后背,手里的活不停,只能间歇拿上毛巾擦一把,又继续忙开。
“每天接待400多位患者,其中来烧艾治疗的人数特别多。” 为啥不在空调房里治疗?康复科刘桂珍主任说,烧艾治疗属于“冬病夏治”的一种,其治疗的疾病很多都是要防寒气入侵的,治疗时需患者肌肉舒展毛孔张开,以促进治疗效果,空调房的冷气若控制不好,会影响治疗,而且烧艾不像敷贴,密闭的室内不利于烟雾散开。
为了尽可能躲避高温,康复科的医生这段时间每天不到6时就来上班。家里特别远的早班医生还会睡在医院或附近宾馆,确保准时到岗。79岁的顾老伯每年都来普中心做治疗,他为康复科的白大褂们竖起大拇指,“流的是汗,用的是心,凭的是手上功夫,为的是百姓健康!”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