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血流导向装置如何“攻克”复杂动脉瘤? 治疗理念从填塞向重建转变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特约通讯员 蒲欣     作者:左妍 特约通讯员 蒲欣     编辑:裘颖琼     2018-01-06 10:45 | |

webwxgetmsgimg.jpg

图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对学术报告做点评 采访对象供图

  出血性脑血管病(如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随着手术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并以其独特的安全性、微创性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肯定。新一代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体现出从动脉瘤囊内填塞到载瘤血管重建的治疗理念转变,为复杂性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全新方法。

  日前,由冬雷脑科医生集团(BDG)主办的“2018年脑血管病手术和介入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冬雷脑科第一届学术年会及学术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沪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脑血管病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大病因,因此急需创新技术来应对这一高危疾病。

  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著名神经外科教授宋冬雷告诉记者,脑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壁先天性缺陷和血管腔内压力增高,造成动脉壁如气球样膨起,形似瘤状,但并非平常所说的“肿瘤”。脑动脉瘤可从两方面造成患者残障:一是破裂出血,可直接造成患者脑溢血死亡,因此人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随时能爆炸的“不定时炸弹”;二是占位效应,压迫周围神经组织。

  脑血管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也常听到年轻病例。“脑动脉瘤风险大,不易发现,一定要早防早治,建议高危人群每年做脑部检查,排除隐患。”宋冬雷说。

  治疗一些动脉瘤像是大型或巨大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梭型动脉瘤等复杂动脉瘤一直以来是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目前,针对该类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夹闭术、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以及载瘤动脉闭塞术等。但数据显示,这几种治疗方法都不能解决其基本的病理学改变,复发率甚至超过30%,还可能带来神经功能并发症。

  在本次研讨会上,血流导向装置引起了专家热议。宋冬雷教授说,根据目前的临床效果,血流导向装置,即基于载瘤血管本身的疗法,在治疗颅内大或巨大宽颈动脉瘤方面将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这种治疗技术国外5年前就开始应用,我国则刚引进3年左右。而根据国内开展这方面手术的随访病例来看,效果良好。

  据悉,这种新一代的血流导向装置如PED(一种支架及栓塞装置),可改变载瘤动脉的结构,即使在没有弹簧圈填塞的情况下也可减少动脉瘤腔内血流,导致瘤腔内血流瘀滞,逐渐形成瘤内血栓,以达到彻底、持久的动脉瘤栓塞效果,同时血流导向装置被内皮细胞覆盖后,将在动脉瘤颈形成永久的生物性封闭,使载瘤动脉恢复为正常血管。宋冬雷透露,BDG即将在国内首先开始应用PED的第二代产品PipelineFlex治疗复杂动脉瘤,为更多复杂动脉瘤患者带来福音。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特约通讯员 蒲欣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