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樊嘉院士团队全球首创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技术已上市或转化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施捷     作者:施捷     编辑:易蓉     2018-01-26 09:13 | |

新民晚报讯(首席记者 施捷)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及周俭教授团队在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两项全球首创且均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分别实现上市或签约转化。

记者从今天上午的专题发布会上了解到,樊嘉团队研发的“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仅需采集0.2毫升的血浆,通过对其中的7个肝癌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结果的综合评估,即可准确诊断肝癌,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目前这一成果已成功转化为普遍适用于临床的体外诊断产品并生产上市,2018年起将率先在全国20个省多中心临床使用推广,可望成为临床医生肝癌诊断、病人预后监测和疗效监测更为有效的一种工具。

图说:miRNA7试剂盒效果图  来源/中山医院供图(下同)

另一项同样是全球首创的技术成果——“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采用樊嘉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检测到的“外周血中干细胞样循环肝癌细胞”,作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预测新指标,并自主研发了多种分选检测技术,同时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原型机和检测试剂盒。中山医院与上海顿慧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技术专利转让协议》和《技术专利许可协议》,以3000万人民币将研发过程中产生的8项核心发明专利授权转让或许可。

图说: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前样本处理

“这两项研发成果分别对应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治疗效果实时动态监测,以及肝癌复发转移和诊治疗效预测,是现有肝癌诊断治疗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突破了以往限制肝癌病人手术疗效的瓶颈,有望开创肝癌领域诊治的新纪元。”樊嘉院士今天在介绍相关成果时还表示,两项重大研发成果顺利实现临床转化,也是中山医院积极推进诊疗新技术转化中心“医-研-产”创新模式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有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诊断的肝癌约占全世界55%,其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列第二位。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接近0,而早期肝癌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然而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约80%的肝癌病人首次诊断时已进入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只能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放疗或分子靶向等姑息治疗。但即便是根治性手术治疗,5年内仍有60-70%病人出现转移和复发。肝癌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为7%左右,肝癌的高转移和复发特性是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另一主要原因。

怎样能在早期就发现肝癌,如何有效监测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疗效和肿瘤进展?樊嘉团队历经9年攻关,在肝癌病人血浆中,筛选到由7个mi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目前,分子标记物模型已获中、日、韩专利。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检测试剂盒,已完成多中心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认证,获得三类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

图说:人员进行miRNA7的检测工作,样本加样

樊嘉院士进一步解释说,在临床上,约30-40% 甲胎蛋白为阴性的肝癌病人很难通过常规手段发现肝内肿瘤,而新试剂盒仍能以84%的灵敏度和88%的特异性诊断出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病人。应用该试剂盒进行血液检测的同时配合影像学检查,可显著提高对包括小于2cm小肝癌在内的各种临床分型肝癌的诊断效能,对包括良恶性在内的各种类型的肝内结节病灶提供可靠的鉴别诊断信息,显著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用来在肝癌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预警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发生,其性能超出甲胎蛋白约35个百分点。

同样,复发率高是肝癌病人生存率低的一个关键症结。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外周血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转移复发的“种子”,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樊嘉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检测“外周血中干细胞样循环肝癌细胞”,发现循环干细胞样肝癌细胞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预测新指标,并自主研发了多种分选检测技术和全球首台 “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原型机。该系统可实现从全血标本到CTC的一站式全自动样本处理,捕获灵敏度可达到90%以上,捕获的CTC细胞还可用于下游的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每一个CTC的基因突变和表达谱,为临床实现肝癌早诊早治、有效预测复发、疗效监测以及干细胞研究建立了良好平台。今天签约转化的“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目前正在作国家食药监总局注册申报准备工作。

在今天同期举行的“中山-顿慧诊疗新技术转化中心‘医-研-产’创新模式论坛”上,樊嘉院士向与会者报告了打通“医-研-产”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经验。据了解,中山医院通过与创新医疗企业合作,成立中山-顿慧诊疗新技术转化中心,实现了从医院-转化平台研发-企业生产-实验室应用“四点一线”高度统一的协作模式,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疗新技术。通过创立“医-研-产”新模式,打通医学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整合。这一新模式不仅将加快我国先进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更能有效提升我国国产诊疗新技术核心竞争力至国际先进行列。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