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上海科研团队发现冠状动脉畸形致病新机制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梓华     作者:施捷     编辑:陆梓华     2018-03-07 14:30 | |

来源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供图

       新民晚报讯(通讯员 夏琳 记者 施捷)了解冠状动脉的发育机制,对理解冠脉疾病的发生及开发新的防治措施均有重要意义。近日,国际知名期刊《科学》子刊《Science Signaling》报道了来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臻团队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胡振雷的研究成果,解释了纤毛基因Wdpcp突变可导致小鼠冠状动脉发育不良的机制,该研究成果有望未来应用于开发新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手段并提高此类疾病的防治水平。

       先前研究发现,纤毛是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的细小突起,主要起到感知周围环境的作用。纤毛生成障碍或形态异常可导致一系列发育、生殖相关疾病。但纤毛是否影响冠脉发育及相关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张臻、胡振雷团队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纤毛基因Wdpcp突变可导致小鼠冠状动脉发育不良这一假设。

       张臻教授解释说,哺乳动物的冠状动脉发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形成管径均一的冠脉初级内皮网络,就像渔网呈现网格状骨架;第二个阶段是重塑,在内皮网络的基础上招募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形成大小不一的、等级构造的成熟冠脉网络。

       张臻、胡振雷团队在Wdpcp基因突变的小鼠中发现,尽管包裹心脏的初级内皮网络开始时发育正常,甚至加速形成,但在重塑阶段会出现缺陷,心外膜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异常,平滑肌细胞的前体细胞数目减少,并且有迁移障碍。这些异常导致了初级内皮网络重塑异常,并最终导致冠状动脉发育不良。

      这一研究提示:存在纤毛功能异常的人群可能也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高危人群,临床上有必要注意这两类疾病的关联,从而更好地防治这两类疾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