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新时代奋斗者|瑞金医院郑民华:从被嘲“爬窗”到开创诸多“首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钱文婷     2018-05-07 13:16 | |

  

图为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  来源/医院供图

  上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郑民华教授收获了从医生涯的第N个奖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应邀给医院里的年轻医生“讲课”。身着白大褂的他谈吐风趣,妙语连珠,台下笑声不断。

  作为国内微创外科理念的开拓者和推进者,郑民华说,荣誉是“身外之物”,病人却是“心中所念”,医学永无止境,追求不能停步。

  拿筷子的中国医生

  20世纪80年代微创外科崛起,法国医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手术不同,腹腔镜手术只要在患者身上打几个洞,这也被誉为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彼时,郑民华还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6年制法文班的学生,1986年,23岁的他公派留学,到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住院医生。当时,医院刚引进了一台腹腔镜手术器械,并决定在住院医生中选择一些人进行摸索,结果郑民华入选了,成为微创外科的初探者之一。

  “我的法国导师说,假如法国学生学会了,在医院旁边开诊所要‘抢生意’的,所以我这个中国人反而占了便宜。”郑民华的话让年轻医生哄堂大笑,很快他又严肃起来,“其实这是玩笑话,选我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拿筷子的手灵巧好用。”

图说:1989年,郑民华在法国做腹腔镜手术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1989年,郑民华成为第一位主刀腹腔镜手术的中国人。6年在法国当住院医生,他完成了多例腹腔镜下疝气修补、阑尾切除等手术。法国导师“胆子”很大,遇到略有难度的病例,常常交给他做。就这样,他几乎接触了所有的外科领域,打下扎实的基础。

  1991年底,时任瑞金医院院长的李宏为教授到法国交流,得知了郑民华和他学到的技术,便写信邀请他回国工作。郑民华毫不犹豫地回来了,同时将这一造福患者的手术技术带回来,并在全国推广。

  但是,和其他新生事物的发展一样,腹腔镜手术这一“超前”的技术也曾饱受争议:明明可以开门回家,为什么要爬窗?万一看不清楚,手术还能做好吗?

  郑民华坚信,腹腔镜技术是外科手术的一场革命,也引领外科乃至医学的未来方向。面对质疑和压力,勇者无畏的他走上了推广之路,从医院的妇产科、泌尿外科、儿科,再到国内各个城市,让外科医生们逐渐了解、接受并掌握这种技术。

  回国创造多项纪录

  如今,已经没有人再说腹腔镜看不清楚。全球50%以上的手术操作在微创技术下完成,外科手术的“微创比例”更成为衡量学科先进性的客观指标。而在我国,许多个有关腹腔镜手术的“首例”,都与郑民华密不可分:国内首例腹腔镜直乙结肠癌切除术、国内首例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世界首例腹腔镜下同时切除直肠癌和胃癌两处原发性恶性肿瘤、国内首例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等各类腹腔镜外科手术……他实现了我国微创外科从无到有的突破,至今共进行了5万余例、40余种的腹腔镜及内镜手术。这一个又一个“首例”,弥补了我国微创外科技术上的空缺,把微创外科从良性疾病推进到恶性肿瘤等高难度外科手术中。

  2006年,郑民华收治了一位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老年男性患者,平日难以正常站立及平躺,平躺时上半身与床成45°角,形如一只龙虾。同时,老人患有直肠癌,肿瘤占据了肠腔一圈。他前往许多医院,都被医生婉拒了,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郑民华。郑民华通过与麻醉科、骨科、手术室等部门的合作,闯过重重难关,在旁人认为根本不可能施行手术的极度狭小而曲折的空间内“闪转腾挪”,为老人成功切除了肿瘤。

  三年前,国内首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来看望他,80岁高龄的阿婆还珍藏着20多年前的出院小结。郑民华询问她的近况,老人的孙女说,一切安好,除了便秘难受。郑民华很快为她安排了个简单的小手术,解决了便秘问题。

郑民华工作照  来源/医院供图

  更应强调“以人为本”

  “一天,又一天,你告诉自己,再坚持一天。”郑民华说,选择了做医生,就等于选择了奋斗一生。近30年来,他一直在寻找新的机遇,不断开创先河。 

  2001年,瑞金医院微创外科成为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郑民华成为这里的掌门人。他还牵头制定我国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为国内外40多家医院指导手术并培训医师。2009年,他当选为亚洲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会主席,第一次在中国成功主办亚太年会。2016年,他将世界内镜外科大会这个微创外科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首次带到中国。

  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手术,现在还有了蛇形机器人,只需要打一个小孔,就能在腹腔里“游走”,精准完成手术……郑民华关注微创外科领域每一次创新与进步。他用老子的名句“少则得,多则惑”来形容微创理念,即用最小侵袭的手术,获得最大的效果。他说,微创手术以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而著称,但医生不能单纯以手术时间长短、表面伤疤大小来衡量手术的成功。从过去的“钥匙孔”到如今的“针眼孔”,创伤越来越小,固然是一种进步,但这并不完全代表了“微创”的核心理念。

  微创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么?他反复强调,“微创外科发展至今,已由精准化向功能化发展,即从对技术的精准追求逐渐转向对人的整体关注。在‘技术为王’的观点面前,更应该强调‘以人为本’,新技术手段的更迭,是为了减少病人的并发症,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年来,慕名找到郑民华的重症、疑难、高龄患者越来越多,医者仁心的他总不忍拒绝。“如果所有医院、所有医生都不愿意冒险,遇到重病人就拒收,那病人怎么办,医学又怎么进步?”他带领团队收治众多疑难杂症,并想法子为病人省钱,在手术方式和医疗器材选择上为病人精打细算。

  几乎每天,他都要准时出现在病房里,带领实习医生、研究生和年轻医生查房。他在床边为学生们讲解病例、分析病情。如今,他的核心团队已经有十来个骨干成员,大多可以独挡一面。“做带教老师是个神圣的工作,传授医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应当端正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明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真谛。”郑民华说。

  回顾漫漫从医路,是当年的一部《无影灯下颂银针》让郑民华对医生这一职业产生了最初的好奇心;当医生后,又对探究、攻克疾病充满了兴趣。如今自嘲“人到中年,只见圆润,不见锋芒”的他,其实并没有改变初心。他“圆润”了,对患者有了更多的同情,对生死有了更多的感悟;他依然“锋利”,头脑灵活,充满干劲,奋斗在充满创新和挑战的医学之路上。

  上海工匠、银蛇奖、五一劳动奖章、十佳医生、上海十大杰出青年……郑民华所获荣誉不计其数,个个都有分量,问他哪个最“重”?郑民华回答,奖项自然是锦上添花;但患者不关心这些,对他们来说,能治好毛病的就是好医生。因而,他最大的成就感并非源自荣誉,始终是病人的信任和满意。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