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流产八成与免疫因素有关 免疫精准保胎将大幅提高妊娠成功率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施捷     作者:施捷 通讯员 沈艳     编辑:任天宝     2018-06-29 19:37 | |

微信图片_20180629102300.jpg

图说:第6届中国生殖免疫大会现场 院方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施捷 通讯员 沈艳)早孕期见红,是回家卧床保胎还是到医院寻求帮助?还是顺应自然规律、优胜劣汰?今天上午,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承办的“中美联合生殖免疫大会暨第38届美国生殖免疫大会暨第6届中国生殖免疫大会”上传出好消息: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针对免疫因素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免疫精准保胎方式,正使得越来越多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从中受益。

微信图片_20180629101103.jpg

  流产是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大约在50%。其中,同一对夫妻连续发生过2次或2次以上流产,就被认定为习惯性流产,占自然流产数的1%~5%。近年来,在生活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环境以及高龄二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这一数字正不断上升。尽管大部分自然流产原因不明,但研究发现,其中80%以上都与免疫因素有关。对于此类情况,如何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检查、找出背后的免疫根源、在早孕期乃至备孕期便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成了专家们讨论的热点。

母-胎免疫耐受作为传统免疫学原理的例外,一直备受关注。通俗地说,胚胎对母体而言是一种“异物”,当母体非但不排斥这个“异物”,反而触发一系列机制来保护胚胎并促使其发育时,妊娠才得以顺利完成。研究发现,正是母-胎界面功能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协调作用,才使得母体形成了有利于正常妊娠的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微环境。科学家们据此从不同角度解析母-胎免疫耐受这一复杂的生命现象,它不仅为妇产科某些常见疾病如反复自然流产、子痫前期等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平台和切入点,还将为移植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目前,我们致力于寻找习惯性流产的早期预警靶点,从中为早期妊娠失败的提前干预提供可能。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一旦诊断为习惯性流产,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早期干预,以提高妊娠的成功率。”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李大金教授介绍说,他所带领开展的“母-胎免疫调节”的研究发现,围着床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有助于最终改善自然流产模型的妊娠预后,为反复自然流产的孕妇及家庭带来了希望。

李大金教授举例说明:八年来第六次怀孕的倪女士再一次怀孕不到二个月就“早孕期见红”。在红房子医院李大金教授处,倪女士接受了详细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李教授基本判断其习惯性流产与免疫因素有关。李教授运用了以环孢素A 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两天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一周后,血液中的β-HCG指标等值都接近了正常,B超检查提示有正常发育的胚胎。几个月后,好消息传来,倪女士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婴。

对于免疫因素导致的习惯性流产,准确合适的免疫刺激或免疫抑制,已被认为是十分恰当的干预手段。“我们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全面、系统而又个性化的反复流产病因筛查、诊断和治疗及孕期母胎监测方案,”李大金介绍说,依据病因精准地开展针对性治疗,往往会使得事半功倍。比如作为免疫抑制剂的环孢素A在治疗习惯性流产中的创新性应用使得无数患者获益,但临床中有“滥用”情况,药物剂量需要进一步规范,同时在使用上也需把好指征关。“越是这种疗效显著的药物,越要谨慎使用。”李大金说。采用免疫精准保胎方式,李大金教授团队每年接诊复发流产患者80000余人次,总的治疗成功率在85%以上。

作为一门现代生殖医学和免疫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生殖免疫学的兴起为习惯性流产的深入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次大会是国际生殖免疫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论坛——美国生殖免疫学会首次与中国生殖免疫协会强强合作,也是美洲免疫生殖大会第一次走出美洲,走进亚洲。本次大会上,国际著名免疫学和生殖免疫学家与国内大牌科学家以及临床生殖免疫学专家一起,围绕“生殖免疫与母-胎健康”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生殖免疫研究打开新的思路、为习惯性流产等生殖免疫相关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