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脊柱微创外科进入“增强现实”与精准治疗时代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陆常青     2018-12-01 09:00 | |

图说:个性化颈椎牵引器。来源/十院供图(下同)

日前,2018年度浦江脊柱微创技术创新论坛暨长三角骨科微创联盟成立大会在沪举行。以“长三角一体化”和供给侧改革国家战略为政策支撑,来自区域内四十余家医院及医疗创新型企业的三百余位医务及科研人员济济一堂,探讨学术与产业前沿、构建长三角骨科一体化发展产学研平台。会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贺石生教授团队带来了两大自主知识产权“神器”——“全新多通道脊柱内镜系统”和“个性化颈椎牵引器”,将脊柱微创外科带入“增强现实”与精准治疗时代。

图说:两大“神器” 脊柱微创外科带入“增强现实”与精准治疗时代。

双工作通道相得益彰,让手术器械安全无遮挡进入

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脊柱退行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其治疗方法由传统的开放手术日趋转为微创手术。传统开放手术一般需要打开6-10厘米的手术切口,并且广泛暴露,会造成肌肉、骨质等的附加损伤。由于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卧床时间长、恢复慢。

在此背景下,以椎间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应运而生,仅需7~10毫米的皮肤微切口,通过内镜工作通道直接到达突出部位完成减压手术,从而实现精准靶向治疗,手术几乎不出血,患者术后即刻可以下地行走,显示出极大优势。

然而,椎间孔镜技术仍存在缺憾——仅仅实现“打开门”是不够的,必须让手术导航系统和操作器械“安全进入门内”,对病变组织予以磨、切、削、割、钳等操作,才能安全有效地解除患者病痛。但是,传统的椎间孔技术却面对着一只“拦路虎”——椎间孔后壁的关节突。由于它的存在,以及由发育和退行性因素引起的椎间孔外口狭窄,会遮挡手术目标区域,甚至使镜体进入困难。若强行操作,有可能损伤椎间孔内的神经根和椎间盘结构。

为确保手术安全,通常需要将关节突骨性结构磨除掉一部分,称之为关节突成形。目前的关节突成形方法主要分为透视引导下骨钻或环锯盲视徒手成形或同轴内镜监视下成形。前者完全依靠术者手感盲视操作,技术要求非常高,要么磨除部位不满意,要么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可称之为“刀尖上舞蹈”;而后者由于目前的脊柱内镜均属于同轴内镜系统,摄像系统和工作通道在一个管道轴内,成形时术者只能看到管道内磨除的那部分骨质情况,而不能看到其周围骨质及软组织情况,因此依然存在成形部位不满意或者神经损伤风险,可称之为“管中窥豹”。

针对椎间孔成形困难、背侧遮挡减压不充分问题,贺石生教授团队创新性地设计出新型多通道脊柱内镜系统,该系统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首次提出在同一内镜管道内设计出多个工作通道,包括主工作通道和副工作通道,并设计与之相配套的副工作内镜,使得脊柱内镜系统摆脱传统的单通道同轴内镜的模式,通过第二视角的模式实现全程内镜监视下的关节突磨除,术者能够清晰的观察磨钻前端磨除骨质的部位以及其与周围韧带、神经等组织的解剖关系,使术者完全体验到类似开放手术一样的开阔视野;同时,多个通道可以放置多个器械,相互配合,提供手术中器械使用的多样性。这一全新的多通道脊柱内镜系统在提高椎间孔成形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手术难度,可以称之为脊柱内镜系统的一次开创性的转变和发展。

图说:该牵引器采用平卧位体位。

告别粗放式颈椎牵引,个体化治疗疗效与安全兼得

如今,颈部劳损退变及颈椎病已成为困扰大众健康的前五大疾患之一,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接近30%。手术治疗该类疾病的创伤大、费用高,并且手术适应人群范围很小,绝大部分患者主要是由于颈椎劳损、退变、生理曲度改变而引起顽固的症状。牵引治疗是常用的颈椎病保守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缺乏对牵引体位、牵引角度、牵引患者颈椎参数个体化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和规范,以往的颈椎牵引器械和方法疗效不佳,而且常常引起患者不适甚至病情的加重。

贺石生教授团队经过12年的潜心研究并经历三次升级换代,研发出了最新的数字化的个性化颈椎牵引器。该牵引器采用平卧位体位,消除患者自身头颈重量对牵引的影响,牵引前依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精确分析患者个体化的颈椎参数及最适牵引角度,对牵引重量及牵引角度实现个性化、数字化设置,并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动态调节,从而实现患者的个性化精准治疗。目前,该设备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生产二类许可,随访结果显示这一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颈肩疼痛、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并且能够使部分患者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临床效果非常满意。

通讯员 石轩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