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1+1,优势互补共同维护人民健康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蔡骏     2018-12-09 11:20 | |

  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医学体系,两者的交叉、融合促成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诞生。我国现有中西医结合医院609所,中西医结合专业执业医师24万余人,83.6%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室。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在接受中西医两法诊治服务,但不少人并未了解中西医结合的意义,有的只是将其简单地将中西医结合等同于“中医+西医”。

1209_1.jpg

图说:第六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来源/主办方供图

  日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六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沪举行。这是中西医结合学界的最高学术盛典。会上发布的《2018年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宣言——中西医结合,为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而奋斗》指出,中西医结合医学不是中医和西医诊疗技术的简单加成。要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与现代医学对疾病本质的深入认识结合起来,努力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经过60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助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截至2018年6月,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已有609所,床位10万多张。目前有20家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和51家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入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9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获评重点研究室。中西医结合在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疑难疾病,艾滋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等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甚至在一些领域的诊治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教育体系方面,目前全国共有48所高校开设了中西医结合医学本科教育,有45所和18所高校分别开展中西医结合硕士和博士的培养,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和课程体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每年近万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确立了“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等研究思路,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与宏观辩证相结合”、“菌毒并治”等新理论,开拓了证候内涵、配伍规律、中药药理等研究新领域。青蒿素、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等一批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临床疗效,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反响。

1209_2.jpg

图说:2018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宣言    来源/主办方供图

  本次大会“宣言”指出,中西医结合医学一方面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阐明其科学内涵,推动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另一方面,中西医结合医学又认真继承和发扬了中医药学对生命现象和疾病防治规律的独到认识和富有成效的防病治病手段,启迪创新思路,充实和丰富现代医药学乃至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并推动医学理论的创新。

  “宣言”强调,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是两种医学体系从理论到技术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应该是科学的,而不是盲目的,因此要研究中医、西医各自的作用机理及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阐明两者结合的科学原理;这种结合应该是规范的,而不是无序的,因此要在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规范的指导方案;这种结合应该是发展的,随着中医、西医各自的进步,两者结合的方式和内涵也要与时俱进;这种结合还应该符合卫生经济学的原则,力争耗费较少的医疗资源来获得较好的效益,为实现WHO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作出贡献。

  “宣言”还指出,中西医结合医学要继续在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和药学研究领域不断开拓要重视对中医药学重大理论科学内涵的现代研究,并通过转化医学促进其临床应用;要对确有疗效的中药和方剂进行药理学和药效学研究,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制,并对中西药物合并应用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以保证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安全性。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