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医瞬间|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生死之间:3小时!ECMO撑起生命希望!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包琴娜     2020-02-08 10:03 | |

图说:应急病房联合党支部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撤机”!昨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A3应急病房传来好消息,病情危重的25岁男性患者小朱(化名),经历了8个日日夜夜,转危为安!让他重燃生命希望的,是被称之为重症患者“最后救命稻草”的ECMO技术。市公卫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锋介绍,开出应急病房以来,已三次运用ECMO技术参与抢救,给予危重症患者重生的希望。

3小时上机,5分钟立竿见影

1月30日凌晨,天还没亮,A3应急病房就火速收治了从A1转运来的小朱。小朱的状况令人担心,半天就进展到了“白肺”,体重毛估估有100多公斤,而且,他的心脏功能也不好。

图说:在厚重的防护服外面套上绿色的手术服

疫情暴发以来,李锋一直在病房驻守,参与医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他的科室有一支训练有素的ECMO团队,以往救治成功率达60%,而国际水平为50%左右。李锋说,ECMO的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简称膜肺,鉴于其对重症呼吸衰竭的独特疗效,也被称为“魔肺”,是抢救垂危生命的顶尖技术,它代表着一家医院、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

图说:市公卫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锋

小朱插管效果不好,患者血氧饱和度一路下跌。“上ECMO!越快越好!” 李锋迅速启动相关流程,团队也做好了准备。李锋、张晓林医生在厚重的防护服外面套上了绿色的手术服,同时佩戴了正压呼吸器,两层手套外,又加上了无菌手套。护士吴元浩和居怡琳密切配合,他们和中山医院的重症团队李欣、吴威医生并肩作战,顺利完成ECMO上机,5分钟就看到了效果:小朱各项指标迅速好转了!

李锋说,此次操作与以往不同,全方位的防护措施让本身活动能力受限,面罩压在脸上,现场沟通也听不清,这都给操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好在,开展ECMO技术1年多来,公卫中心的这支团队已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仅用3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上机,比预计快了一倍。

与命运抗争8天后,小朱撤机,心肺功能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也趋好。他从一个混沌的世界,重新回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李锋相当激动,他希望另两名使用ECMO的患者尽快好转。

替换心肺,“先活下来”

1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用ECMO成功救治了一名重症患者,属全省首例。刚刚公布的第五版诊疗方案中,也提出有条件的重症患者应尽快使用ECMO。

市公卫临床中心拥有4台ECMO设备,可充分应对平时的抢救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新冠肺炎的救治,这次又从外院紧急调配了一台设备,多名重症医学专家的加盟,也让救治力量更加强大。

1972年,ECMO首次成功应用于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救治,随后其适应证不断扩大,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无效时挽救成人和儿童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必要措施,既往在甲型H1N1流感等重症患者中已有使用经验。

“这次的疫情中,ECMO也成为了患者的最后一道生命防线。”李锋说,ECMO是为进一步治疗或为器官功能恢复争取时间而使用的治疗手段,简单说就是把不堪重负的心、肺暂时替换掉,它的功能是让人“先活下来”,而不是“治病”,更不能“杀毒”。

一年多前,市公卫临床中心组建了专门的ECMO团队,涉及到多个专科,包括重症医学专科医师、体外循环医师、麻醉科医师、高年资护士等众多人员参与,经过了多次的理论培训和模拟演练,才能安全有效地实施ECMO技术。“ECMO技术难度高、手术操作和监护要求复杂,需要专业的团队和娴熟的技术配合,我们日常已将可能遇到的现实情况模拟了几十遍。”李锋介绍,为了增加难度,还找来过体重超过100公斤的人模拟转运,光是将他抬上车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重新划定死亡分界线

如今,ECMO不仅仅是一套先进设备,而是重新划定了死亡的分界线。市公卫中心的这支团队已成功运用ECMO技术抢救过多名患者,惊心动魄的抢救经历,见证了生命的复杂和来之不易。每一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对李锋来说都是“上天的礼物”。

去年中秋,一个浙江嘉兴的41岁病人病情危重,家属多方打听后考虑转院上海。为挽救命悬一线的病人,上海和嘉兴两地医疗机构迅速联手,启动ECMO转运紧急预案,李锋团队4人组成转运小组,带上设备一路奔袭与死神赛跑。他们在患者床旁快速建立ECMO系统,最终成功将其转入上海公卫临床中心。几天后,这名患者就痊愈了。

还有一名18岁的男孩,来到上海公卫临床中心看肺结核,不料查出腺病毒。入院2天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就插管了。片刻间,了解病情,做出判断。李锋与家属谈话后,给男孩上了ECMO,6天后,男孩康复出院。最近,男孩给医生发来照片,看到胖了、高了,李锋心里满是“成就感”,他说,这或许就是医生的价值所在。

当然,ECMO也并非万能,它属于“不得已”时的操作,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得滥用,也并不适合所有人。甚至,上了ECMO还没有救回来也是常有的事。每次,李锋都要跟家属详细解释用ECMO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后果。他要让家属明白,过度神话ECMO没有必要。能否挽救回病人的生命,更重要是取决于病人的病情发展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所幸的是,在医学的未知面前,普通人常常无知无畏,反而更能够放下包袱,让医生放手一搏。而李锋也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一定会更多次赢得与死神赛跑时的胜利。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