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又一次生命奇迹!中山医院再次完成高难度“同步换心肝”手术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通讯员 金晓璐 齐璐璐     编辑:任天宝     2020-05-28 16:21 | |

医疗.jpg

一次手术,“同步换心肝”!“感谢中山医院的医务人员,也感谢捐献给我珍贵的心脏、肝脏的供者及其家属,是你们给了我又一次生命。”5月28日,来自贵州的63岁陈先生顺利出院,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2年成功实施亚洲首例“心肝联合移植”后完成的第二例,截至目前全国也仅成功实施五例。

“心肝联合移植”再创生命奇迹

9个月前,陈先生因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并伴反复消化道出血来到中山医院门诊就诊,经多学科专家团队仔细分析病情后,提出肝移植治疗方案。但在进一步评估手术耐受性时,肝外科团队发现其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好,6年前就已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心前区有隐痛的症状,1年前感到心脏愈发不适,稍有活动便出现症状,但始终未就诊。在与医院心外科、心内科专家会诊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若不解决心脏问题,行肝移植手术时会有很大风险:“若要接受肝移植,必须先治好心脏疾病。”该院心外科专家团队在查看了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后认为,患者为严重缺血性心肌病,冠脉三支血管全部闭塞,左室射血分数(LVEF)22%,不能行常规搭桥手术,要根本解决陈先生的心脏问题唯有心脏移植。肝外、心外专家团队经会诊仔细研判后,决定进行心肝联合移植。

按照国家卫健委、上海市卫健委的相关文件要求,在相关术前评估结果均符合手术要求后,将病人信息上传至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RTS),等待合适的供体分配信息。5月7日,CORTS分配信息反馈,提示有合适的供体。医院立即通知陈先生入院,并同时派出专业团队出发获取供体器官。

“为了能更快地为大创面、手术耗时较长的患者止血,在术前MDT讨论会上,医院心外科、肝外科、体外循环组、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输血科、器官移植中心等各科室对此进行了反复研究,为的是确保当天手术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樊嘉院士表示,特殊时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为病人提供始终如一的优质医疗服务,尽最大努力开展医疗救治,是中山医院的郑重承诺。

据专家介绍,心脏移植体外转流需要全身肝素化,病人的血小板又非常低,这对控制手术创面的出血和渗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该手术需要精细的游离技术和血管吻合技术,以及可靠的创面止血,才能减少出血,维持循环稳定,为供肝功能的快速恢复提供良好的生理条件。患者的血小板只有3万,只占正常人的10%-15%左右,这类病人通常是体外循环的禁忌;而且手术的止血速度会慢于普通人,甚至有自发性出血风险,这对手术团队是一大挑战。术前讨论会上,多学科专家针对诊疗难点进行了充分讨论,仔细推敲完善手术方案。

5月8日一早,各部门到位待命。根据工作群中供体心脏和肝脏顺利取出、转运和抵达的信息,心脏外科和肝脏外科手术团队严格掌控时间节点实施手术治疗步骤。中午11点50分,供体心脏和肝脏顺利送至手术室。心外科王春生教授、孙晓宁副教授争分夺秒投入到心脏移植手术中,切除病心、精细分离粘连部位,将同种异体心脏原位移植,仅用了创世界纪录的耗时14分钟即完成心脏吻合。

在心外科团队顺利完成心脏种植后,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带领肝外科团队立刻切除已硬化变了形的病肝,并对供体与受体的静脉、动脉和胆管一一进行了吻合,恢复血流后,“移植肝”即有胆汁流出。

在心外科、肝外科、体外循环组、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输血科等团队医务人员的“保驾护航”下,陈先生全程情况较为平稳,历经10个小时左右平安返回心脏外科监护室,继续接受监护、抗排斥、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翌日一早,樊嘉院士、王春生教授共同查房,病人引流不多,循环稳定,各生命体征平稳。5月10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5月21日,病人转回普通病房。在监护室及病房医护人员的精心诊疗护理下,陈先生恢复良好,今日康复出院。

多学科协作精准施策探索“中山模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全国最早开展器官移植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内唯一的完全依靠本院力量完成肾脏、肝脏、心脏和肺脏等大脏器移植的医院。多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1978年,普外科吴肇光教授等就为一例肝肿瘤患者施行了肝脏移植手术;自2001年起,在樊嘉院士、周俭教授的带领下,医院肝移植团队走上了快速发展时期,先后成功完成了上海市首例成人-成人、上海市首例成人-儿童亲体活体肝移植,国际首例母女俩为受体的经典劈离式肝移植,亚洲第一例心肝联合移植,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肝移植手术,2014年完成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肝移植手术,2015年完成世界首例“利用切除的废弃肝脏行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在心脏移植领域,2000年5月,我国年龄最小的“换心人”的成功,实现了中山医院心脏移植史上“零的突破”。近年来,医院已在心移植手术技术上建立了一整套精细化流程,术中对心脏保护研究更是不断取得突破,如长距离运输保存供心心肌保护措施,突破了供心缺血时6小时的限制,最长缺血时间达12小时。

樊嘉院士表示,“中山医院希望整合医院多学科力量,为每一位病人,特别是疑难重症病人度身打造精准医疗服务,并通过MDT协作的不断磨合、优化流程,加强跨学科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降低病人手术损伤和风险。”近年来,中山医院在多脏器联合手术治疗探索实践中不断取得突破,已完成包括世界首例运用机器人微创技术同时根除直肠癌、切除肝转移、肺转移病灶在内的各类高难度手术治疗。

通讯员 金晓璐 齐璐璐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