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新民科学咖啡馆 | 张文宏:准备好和病毒一起“过日子”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马亚宁 董纯蕾     作者:马亚宁 董纯蕾     编辑:包琴娜     2020-07-03 14:48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图说:在昆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张文宏饶有兴致地参观科学抗疫展,在电子屏上看到了自己写的书 新民晚报记者 董纯蕾 摄

2020年过半,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中国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率先走出了新冠病毒爆发的“至暗时刻”,在国际上最早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中国经验”不仅包括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付出和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还蕴藏着尊重科学规律、践行科学精神的态度。昨天下午,首度走出上海,走入长三角的新民科学咖啡馆,特邀张文宏教授在昆山主讲《全球新冠疫情发展态势和中国抗疫新常态策略》,并透彻解析了中国疫情防控中的“科学之道”。

图说:张文宏教授主题报告中 新民晚报记者徐程 摄(下同)

“中国答卷”:科学精神尤其可贵

随着中国逐步走出新冠疫情的阴霾,中国防疫“答卷”中的经验和方法,成为全球医学科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几个月来,张文宏教授在不同场合与许多国外专家、民众等,就疫情展开了几十场的交流和对话。美国防疫专家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如此出色地控制住新冠疫情的蔓延,主要原因是什么?”张文宏坦言,中国防控政策快速有效很重要的原因是,防控举措科学得当,抓住了流行病传播的科学规律,也就是应检尽检,发现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就果断隔离。

其实,就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和实际检测数量来说,美国的检测能力很强大,检测覆盖人群一度超过中国。但令人困惑的是大量检测并未带来对疫情的有效控制。“那是因为核酸检测之后,没有及时隔离。”张文宏说,对疫情最好的控制方式是,早发现、尽追踪。在疫情爆发之初的上海,我们的检测能力有限,为何避免了暴发态势,就是做到了“病例发现早,追踪做得狠”。张文宏是上海抗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在上海疫情防控过程中,临床医疗和流行病预防团队是紧密结合的。“一旦发现病例,所有密接者都要追踪到。所以,上海在这次疫情过程中,自始至终样本量很小,没有形成流行病学上的一次特征显著的波峰。”

图说:张文宏与援鄂医疗队代表合影

一旦样本量增多,出现暴发态势,密接者几何级增长,跟踪就无法做到了。面对疫情可能出现的大爆发,科学应对之道,就是大量检测、彻底隔离,“如果不隔离,检测也是没有用的。”1月23日,中国政府果断决定“武汉封城”,其英明之处就在于此。它不仅尊重流行病发展过程中的科学规律,将“武汉隔离”;而且在武汉“封城”的那段时间里,针对不同患者以及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隔离”方法。“火神山”“雷神山”集中收治重症患者,其他医院集中医疗资源应收尽收确诊患者,方舱医院则集中隔离轻症者。同时,还开辟了酒店专门隔离密切接触者和来自重点地区的人群等。

在出现第一次大爆发的两个隔离期之后,全国各地到武汉“震中”的疫情,逐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今年1月底2月初疫情的“最难时刻”,到4月8日武汉重启,只用了两个月时间,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大蔓延,被中国遏制住了。

欧洲“群体免疫”实际上已经放弃

在新冠疫情刚登陆欧洲时,英国曾提出“群体免疫”。普通人略感陌生的“群体免疫”,不是个科学新名词。人群获得群体免疫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感染,一种是接种疫苗。

面对新病毒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会首先启动没有记忆的天然免疫。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通常到感染第10天病情最重,之后病毒攻击开始减弱。因为人体内的抗体开始生成。张文宏解释说,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攻击后,留下了病毒记忆,形成获得性免疫。免疫中枢根据“病毒记忆”,产生抗体克隆,并不断复制。在人体的“免疫工厂”里,最重要的就是“记忆力”,病毒攻击后留下的抗体克隆,会在下次遭受同样攻击时,短期迅速扩增形成防御能力——即使无法彻底拦截病毒攻击,也能有效减弱病毒攻击力。“而疫苗就是通过人为的方式,让‘武功尽废’、样貌可辨的灭活病毒或者病毒组分等进入人体,机体接触这些成分后形成免疫记忆,又不会真正威胁健康。”当然,天然免疫的启动,是非靶向性的。体内应激产生的大量抗体,有时敌我不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许多新冠患者是死于“炎症风暴”,而不是病毒本身。

在人群中,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通常需要感染率至少达到50%以上。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特别快,“群体免疫”的感染率可能需要60%以上才能有效阻断传播。目前,在欧洲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感染人群也只占10%左右,离“群体免疫”的标准还十分遥远。然而,在“群体免疫”尚未实现时,高病死率和医疗资源挤兑,已经让喊出“群体免疫”口号的国家无法承受。“在所谓的群体免疫中,第一个受伤的必定是老年人,而欧洲很多国家恰恰是高度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新冠肺炎在英国和法国的病死率分别为14%和15%左右。若通过自然感染全面获得“群体免疫”,那么这两个国家的病死患者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后来,英国用实际行动说明,“他们受不了,通过全民生一场大病来获得群体免疫,代价太大。”

如今,欧洲的疫情开始好转,不是因为“群体免疫”,而正是因为放弃了“群体免疫”——欧洲国家主要采用延长“社交距离”并建议佩戴口罩。经过漫长的疫情封闭之后,欧盟决定于7月1日起向其外部的“14+1”国开放边界。

北京疫情“小反弹”积累宝贵经验

疫情正在好转,防疫仍在路上。就在上个月,北京“新发地”突然拉响了疫情反弹的警报。不过很快,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北京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几日,持续递减的本土新增病例数字,也证实了专家的科学判断。在张文宏看来,在疫情尚未彻底过去的当下,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散发病例。面对“小反弹”,此次北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快速反应,不漏掉一个病人;精准防控,城市经济不停摆。而其中,北京能迅速扩大检测范围,又是从武汉获得的经验。

目前,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抗体药物和阻断传播环节的新冠疫苗,国内外正在多条技术路线上多管齐下,最快有望明年大规模上市。那么今冬明春,百姓日常生活和城市经济运行都要做好“与病毒共舞”的准备,准备迎接国际上的秋冬季节疫情反弹。“人类是智慧的。事实上,在很多国家,人们都已经学着与新冠病毒一起过日子。”张文宏建议,充分借鉴北京经验,通过遍布全市的发热门诊和哨点门诊,第一时间捕捉新冠患者的行迹;然后,进行深入彻底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快速及时的大规模检测,找到每一位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积极采取科学到位的隔离措施。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项新技术,做到精准防控,采取有限关闭策略,保证经济不停摆。

暑假已至,张文宏建议只要做好基本防护,小朋友还是可以出来走走,要多做运动,短途旅行也没有问题。

由上海市科协和新民晚报联合举办的本期新民科学咖啡馆,获得了上海市医师协会和医学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昆山市科技大讲堂、“苏州科学家日”活动,切实体现了上海与昆山深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共享科普资源,共同抗击疫情。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 董纯蕾

【相关链接】

张文宏医生“连轴转”的一天:见缝插针,总还能多做些有用的事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