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深耕”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功能型创新生态系统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通讯员 王宝龙 记者 左妍     编辑:陆佳慧     2021-01-16 13:11 | |

图说:揭牌仪式现场 王宝龙 摄

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王宝龙 记者 左妍)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在“深耕”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功能型的创新生态系统又有新的进展,1月15日,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启动建设生物芯片开放式创新中心、“生物芯片—技交所—莘泽创业三方合作协议”签订和“一带一路曼谷离岸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浦东张江举行。这标志着我国生物芯片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新格局,开放驱动创新生态新优势”,不断增强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构建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供需匹配、科研资源智慧共享的良好开端。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三大战略产业之一,更是上海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生物芯片开放式创新中心的建设,致力于服务医药健康、分子诊断、生命科学等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创新成果,构建成果“转化+孵化”的服务体系,建立“载体孵化+资源共享+产业联动+金融服务”四大功能创新生态系统,加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成为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负责人指出:“盘活”科研资源,打造重要创新成果策源地是企业发展目标。通过生物芯片开放式创新中心平台建设,依托国家工程中心强大的产业基础和高水准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科研人员持成果创业,为创业团队提供孵化“试验田”,培养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帅才科学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对外进行技术服务,服务社会项目,发挥成果策源功能。

在整合各方优势,开创多元化、国际化合作模式上,生物芯片公司(中心)进一步发挥国家中心品牌优势,整合园区内外资源,集合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产品研发、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入驻,联合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莘泽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具有“科技研发—技术转移—成果投资”功能的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中科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共同打造离岸孵化模式,围绕“国际项目合作”“人才联合培养”“成果转移转化”,共同探索建设具有跨境协同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集聚区,构建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的创新生态体系,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