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分享临床新经验,探讨研究新理念 ——第二届长三角血流导向装置高峰论坛暨脑血管病诊疗创新中心成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夏韵     2021-04-11 09:25 | |

图说:长三角血流导向装置高峰论坛 采访对象供图

  昨天,第二届长三角血流导向装置高峰论坛暨脑血管病诊疗创新中心成立仪式在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天坛、宣武、四川华西,上海华山、长海、仁济等医院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针对复杂脑动脉瘤的诊疗分享临床新经验、探讨研究新理念。

  动脉瘤,尤其是巨大、梭形的脑动脉瘤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随着新材料与新技术的不断更迭,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也有了新进展。目前,密网支架技术已更新至第三代,因其突出的治疗效果,在未破裂动脉瘤的诊疗中被广泛应用。

  去年年初,一位年轻女性,因为视物重影被诊断为脑巨大海绵窦段动脉瘤,通常2.5公分以上就是巨型动脉瘤了,而她的足足有3公分多!彼时,疫情越来越严重,她又患上失眠焦虑症,遍查文献想要得到专业的治疗。

  一次机缘巧合,患者观摩了一场有关脑血管疾病的大型学术会议,宋冬雷教授的演讲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她最终选择了来到冬雷脑科医院,接受密网支架治疗。术后,患者重影消失,破裂危险解除,效果显著。

  新技术的应用发展离不开专家们的经验总结与碰撞。每年一度的长三角血流导向装置高峰论坛应此而生,迄今进行到第二年。本次论坛分为病例讨论与百家讲坛两大部分。以脑动脉瘤疑难病例为切入点,专家们对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进行了多维度的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与经验的切磋中,产生基本的治疗共识,以期能指导临床治疗能更加规范化。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盖延廷主任介绍,血流导向装置主要是在动脉瘤处形成一面"支架墙",通过改变血流流态,阻止了血流对动脉瘤处血管壁的冲击压力,从而逐渐修复动脉瘤瘤颈,形成一道正常形态的血管壁。这种介入技术更为微创与安全,得到了行内的广泛认可。

  据了解,从2014年起,盖延廷主任便与宋冬雷教授一起在国内率先开展复杂颅内动脉瘤的Pipeline介入治疗300多例,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当天,医院还成立了“脑血管疾病诊疗创新中心”,在场所有国内脑血管病专家成为中心第一批顾问专家。“诊疗创新中心”将依托国内一流脑血管病专家的力量,将更多的国内外先进血管病诊疗技术在这里实施开展,达到与国际诊疗技术水平接轨同步,从而造福更多患者。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