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正文

老建筑不但可以阅读还能聆听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宋宁华     作者:宋宁华     编辑:杜雨敖     2018-04-19 19:51 | |

图说:一个个充满温度的故事将老建筑贯穿起来 宋宁华摄

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老建筑不但可以阅读还能聆听,轻松“扫一扫”,还能聆听建筑的“前世今生”。今天,静安区《记忆江宁故事书》《岁月拾萃》首发,将静安区有人文历史的老建筑、老街坊,用故事书等形式传承下来,同时也运用高科技手段让市民和建筑“零距离”。

老建筑是活着的历史,也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在静安区江宁路街道辖区内,历史建筑资源丰富,既有许多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也有许多红色的印记。此次发布的《记忆江宁故事书》是街道人文品牌项目《记忆江宁》系列的又一精心之作。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记录最真实的历史建筑、最真挚的人文情怀,有关负责人和来自18个居民区的老街坊开展座谈、访谈50多次,实地走访历史建筑200余次,共收入了98幅来自社区居民的手绘及摄影作品,涵盖了辖区32处老建筑、老街坊。在该书中,将老街坊曾经经历或流传下来的往事,经考证后编辑进了该书,通过一个个充满温度的故事将这些老建筑贯穿起来,通过这些故事唤醒共同的社区记忆。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群体了解这些历史建筑,并成为历史资源的传承和保护者,江宁路街道开发制作了“最爱人文江宁”线上平台。平台引入时下最流行的“二维码”,让“路人”第一时间获取历史建筑的图文信息的同时,通过“我的卡牌”和“回忆值排名”等互动功能,让每一个到访者留下自己的足迹并看到自己造访的地标数量,以及在朋友们之间的排名;让每一次浏览都成为市民对历史建筑保护的郑重承诺。

当天,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举行了《岁月拾萃——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的人文之旅》新书发布会暨“追寻历史足迹保护城市文脉”学者论坛活动。   论坛上,专家学者就如何通过文脉的保护,提升其在服务地区经济、展现城区人文精神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处理城市文脉保护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展开热烈讨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