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上海两会 > 正文

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标 建设江南文化示范区: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午举行大会发言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江跃中 方翔 潘高峰     作者:江跃中 方翔 潘高峰     编辑:吕倩雯     2020-01-16 11:40 | |

新民晚报讯(记者 江跃中 方翔 潘高峰)今天上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首次大会发言,16位委员分别围绕经济建设、文化发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教师队伍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等主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图说: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午举行大会发言。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下同)

打造 “上海文化”新地标

“‘演艺大世界’是上海历史最悠久、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也是全国规模最大、国内演出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作为文旅商联动发展的重要引擎,‘演艺大世界’无疑是提升上海服务能级、打响‘上海文化’ 品牌、助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市政协地区政协联络指导组副组长,黄浦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左燕说,一年多来,“演艺大世界”文化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然而,要进一步擦亮这个品牌,重新绽放海派魅力,还应进一步强化整体谋划、协同联动,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演艺集聚区。

图说:左燕委员。

左燕委员建议,以改革开放为抓手,充分激发 “演艺大世界”发展活力,加强演艺资源整合,完善协同合作机制。整合全市演艺市场资源,促进名家、名团、名剧集聚,以名剧带动剧场效益,鼓励剧团名家进行经典剧目的再创作、再演绎。借助 “演艺大世界”舞台,推动经典剧目、优秀剧团与国际知名经纪机构、剧场合作,开展海外巡演。强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地方经济能级。将演艺场所纳入“夜间经济”总体规划,培育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夜间演艺项目。鼓励演艺与商旅融合,发展文创特色餐饮、酒吧、书店等新兴文化消费业态,增加观剧消费新IP和文化生活打卡地,让演艺融入“一站式”购物体验,实现“来一次、住几晚、看几场”。

引进高水平、高质量的国内外演出剧目,举办首演、首秀、首映,为演艺市场注入新活力。搭建文化资源与观众之间紧密互动的新载体,利用AR、VR等现代影像技术,让人民群众在更为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

推出文化惠民举措,扩大群众文化需求。探索更合理的票价机制,以政府补贴、企业赞助、公益捐赠等方式提供票价优惠,让人民群众“进得了剧场、看得起演出”。办好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戏剧节、艺术节、音乐会等节庆节展,营造剧场内外时空联动、全城有戏的浓厚氛围。

建设江南文化示范区

力康生物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钦华介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所属的青浦、嘉善、吴江地区,是传统意义上江南水乡的核心区域,流传于该地区的民间传说、传统技艺、传统艺术,以及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不胜枚举。据统计,示范区内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9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认为,立足青嘉吴三地非遗丰富资源,推动建立示范区非遗保护协同机制,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示范区域,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图说:沈钦华委员。

沈钦华委员建议,由示范区执委会牵头,会同两省一市有关部门和三区县,共同做好非遗保护和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突破行政壁垒,完善联动机制,进一步构建区域文化合作的平台载体,形成常态长效的制度化非遗保护协同机制。建立示范区一体化的非遗版图,有助于三地更好地交流互鉴。

取长补短,使非遗保护手段更加多样化。如吴江区积极创建非遗生态保护区,以同里古镇及其周边的村落、湖畔、湿地为核心,保护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实行整体性保护,形成 “古镇—传统村落—自然生态区”的格局。建立示范区非遗专家库,树立三地非遗特色品牌,在 “互联网+”时代,利用数字化、 网络、微信、文化云等平台开展非遗展示和推广服务。

在一体化进程中,三地采取互相购买服务、人才聘请和联手培训、签约合作等形式,搭建非遗人才交流的平台,弥补各自专业人才队伍方面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力量源泉。统筹设计连通三地的文化旅游路线,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拓展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江南文化空间,并与乡村旅游、古镇开发相结合,将民俗文化旅游推向更高水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