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正文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持续升温,看远郊朱泾的“造圈”方式有啥独家秘笈?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屠瑜     作者:屠瑜     编辑:赵菊玲     2021-09-01 17:54 | |

作为金山区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镇,近年来,朱泾镇围绕“回归水乡、回归人本、回归邻里、回归体验”的发展愿景,规划形成“1426”即“一片四带两区六心”的远景蓝图,近期重点推进的44个建设项目中,9个项目已经完成,18个项目预计2021年底竣工。

图说:邻里中心效果图 朱泾镇供图(下同)

依水造圈,让休闲健身活起来

“水”滋养着朱泾的千年根脉,它在朱泾人的生活里,也在乡愁中。如今,在新的生活场景下,如何让居民回归水乡的本真生活,“水道”“风道”“行道”的打造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朱泾镇以优化滨水公共空间为路径,着力构建“地区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目前,沿市河、秀州塘、中官塘、掘石港,打造了“一横三纵”的滨河特色慢行观光带,构建了独具水乡特色的城镇“水道”。同时,通过微更新、微改造等途径,对观光带的沿线存量区“针灸式”植入小型绿地、绿色连廊等绿色空间,升级了城镇“风道”。此外,通过改造镇区道路立面,保障人行道空间,增加自行车道,优化了城镇“行道”。环环相扣的“水道”“风道”“行道”,塑造了“三级循环”的朱泾城镇慢行系统,串起了全镇居民15分钟内的“休闲健身圈”与“工作通勤圈”。

图说:星辰公共绿地

“林荫大道是我上班的路线,滨江步道是我健身的路线。”说起这几年最真切的变化,朱泾市民张先生用一句话作了总结。

以文塑圈,让传统文化热起来

如果你去过“朱泾”旅游,可能会听说过一个人“船子和尚”,作为朱泾文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在朱泾“船子缘”公园内,他的拔掉歌,经石碑传唱,他的渡人故事,拾阶可读。一到中秋、新春等佳节,主题诗会、游园活动会在这里如约举行,茶道、扎花灯、写春联等民间非遗体验同步开展,开放式的文化圈里热闹非凡。

一座“船子缘”里的“花式”文化体验仅是“15分钟文化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打响东林文化品牌,复刻西林文艺记忆”的要求,朱泾镇正以市河亲水休闲带为核心,结合文艺与禅意,打造朱泾文化核心特色风貌区。

图说:“船子缘”公园民俗文化表演

此外,为了实现“圈里有人、圈能引人”,朱泾还培育起了土生土长的文艺团队110多支,文艺骨干4000余名。城乡各地,几乎天天都有唱、跳、书、画等文艺活动开展。

因人构圈,让全龄友好实起来

说起朱泾的新城区,朱泾人总习惯称之为“城南”,高楼林立、道路宽敞,成了新购房居民的首选区域,但是学校少,却成了新城的短板。为了填补教育资源缺口,朱泾镇在总规中规划了多所幼小初学校。“实验小学迁过来了,隔壁也在开始造新的幼儿园了,再过两年孩子读书,小区出来走10分钟就能送到。”家住城南、孩子刚满周岁的李女士欣慰地说。

着眼“补短板、做长板”,朱泾镇“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还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聚焦零散、老旧小区和农民自建房居民等人群,从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分类施策,以服务为靶点,挖掘潜力空间。

图说:老年人在日托中心看报

以老年人服务圈为例,朱泾现已建成标准化老年活动室46家、日间照料服务中心8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家和“睦邻点”65家,功能互补、医养融合的“区域化”养老服务网络正在逐渐形成。

“公园就在家门口”“购物就在街区中”“上学就在小区旁”“照护就在社区里”……相信随着造圈、塑圈、构圈的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将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步步照进朱泾居民生活的现实。

通讯员 殷洁如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